记者 徐明泽 朱文军
通讯员 焦尉 王晔 王越
“妈妈,今天上午是阅读课和手工课,我和弟弟会认真学习的,你放心吧。”近日,10岁的徐文雨和弟弟徐文硕与妈妈道别后,走进位于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蚕桑社区的“桑梓学堂”。教室里已经有十几名孩子,正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读书。
蚕桑社区是转移安置的新型农村社区,年轻人忙着打工赚钱,社区里老人和留守儿童比较多。紧扣“一老一小”需求,社区党委主动作为,积极打造“桑梓学堂”“银丝服务站”等特色项目,课程辅导、休闲活动、健康养护等服务深受居民喜爱。
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的背后,是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的强大支撑。宿城区委书记张辉表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强党建成为宿城响亮品牌。去年以来,宿城区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党建作为基层党建重中之重,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新路径。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蚕桑社区组建党员先锋队、老兵攻坚队、网格长联系队、志愿者服务队、合作社生产队等5支服务队,织密全域服务网。
“一会儿施工队就来了,大家都忙活起来!”64岁的陈英是蚕桑社区老兵攻坚队的一员,最近社区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正式施工,他和队员们主动承担起清障协调、垃圾清运等工作。“退役不褪色,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们老兵义不容辞!”这支由107名退役军人组成的老兵攻坚队,除了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还积极配合网格员和社区民警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矛盾化解等工作,形成“老兵+网格+警格”的基层治理模式。
“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就是要持续放大党建引领优势,壮大集体经济,优化基层治理,凝聚民心民力。”宿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谭永恒介绍,把党建贯穿于社区建设、治理、服务全过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痛点难点”,用心用情办实事,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走进王官集镇唐圩村新型农村社区,每户白墙黛瓦的徽式农房前都有一块小菜园,青翠的小白菜、水灵灵的嫩萝卜,彰显生机与活力。“幸亏家门口有了这块小菜园,让我闲暇之余多了些生活乐趣,不然我这‘泥腿子’搬进新房子,还真是不习惯呀!”87岁的唐献柏老人正在家门口的小菜园里锄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菜园不大,意义不小,这是宿城区充分发挥社区村(居)民议事会议事主体作用、不断密切党群关系的生动体现。王官集镇农房办收集到村里“廊下议事会”提出的“保留小菜园”意见后,镇里及时与规划设计院会商,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在每户农房前规划保留10平方米左右的小菜园。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如今社区每家每户门前都绿意盎然,小菜园里种满了蔬菜瓜果、花草树木,不仅为社区增添“烟火气”,还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土地情结”。
根据群众居住特点,宿城区因地制宜建立社区乡贤参事会、邻里互助组织、党员志愿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并同步推进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各类组织交叉任职,通过社会化方式提供更多优质便民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生活,改善邻里关系。
在龙河镇将军里社区,从小区东门进去,在B区新增的充电车棚格外抢眼,所有电动车都停放整齐,还有多个充电口供车主选择。“建了充电车棚后,小区干净整洁多了,我们充电也更加方便安全,大家都很满意!”正在给电动车充电的居民赵先生说,以前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既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现在建了充电车棚,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这样的改善得益于社区创新成立的“红乡贤”工作室。去年5月,“红乡贤”工作室负责人赵坤带领党员乡贤入户摸底群众意愿,了解到大部分居民群众给电动车充电不方便后,一边前往城市社区学习取经,一边向社区党总支提出建设充电停车棚建议。不到两个月,经过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居民议事会决议,小区充电桩安装事宜顺利启动。截至目前,社区已投入30余万元,新建充电车棚12个,安装充电口240个,获得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如今,放眼宿城,党建已成为新型农村社区里最亮丽的风景。先后创建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17个,建立党员先锋队、老兵攻坚队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75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00余次,参与群众超3万人次,解决各类群众难题2500个……一个个基层党建品牌,一件件为民服务实事,让党建在群众心中不断“加分”,成为持续点燃乡村治理效能的“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