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后申遗时代,盐城打造和谐共生人居典范
2020-07-06 08:53: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1
听新闻

这是一片美丽的湿地,这是一方神奇的息壤。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2019年7月5日,黄(渤)海湿地申遗成功。这块位于盐城的自然湿地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

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一年来,盐城市持续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盐城经验”。

放大世遗效应 “三步走”擦亮金字招牌

海风吹动,苇荡作响,成群的鸟儿在蓝天翱翔;结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戏,在滩涂上奔跑——在盐城黄海湿地,随时都能感受到这块“自然馈赠之地”的生命活力。

世界遗产是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皇冠明珠”。作为遗产保护地,做好“后申遗时代”工作,是盐城的国际生态责任,也是盐城提升遗产“含金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

立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盐城市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在放大黄海湿地世遗效应上创造新价值,致力于把盐城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

主 动融入全球生态系统,盐城市委、市政府迅速谋划、科学部署“后申遗时代”黄海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研究出台《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黄海自 然遗产地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为依法保护、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推动世遗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竞争优势,使盐城成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典范。

擦 亮世遗金字招牌,采取“三步走”战略:到2021年,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实现全面保护,成立以盐城为核心的候鸟迁飞路线城市联盟,初步形成环黄海生态经济圈 合作框架,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到2025年,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合作框架成为地区间互惠互信的平 台;到2035年,呈现“河海安澜、碧水畅流、鱼翔浅底、鹤舞鹿鸣、候鸟欢飞、游人如织”的美好画面。

扛起世遗责任,放大世遗效应。申遗成功以来,盐城市积极推动成立遗产保护管理机构,5月29日,江苏省委编办批复同意成立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为遗产地保护管理“政产学研”体系构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 时,组织编制遗产地监控实施方案,完善提升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为实现“大数据”管理夯实基础;组织编制遗产地保护管理五年战略规划、遗产地生态旅游重点 节点策划,努力打造自然遗产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标杆;积极做好宣传展示,加快建设盐城湿地遗产博物馆及湿地公园,协同推进珍禽、麋鹿、勺嘴鹬等主 题馆建设,提升遗产知名度。

严守生态底线同心守护大美湿地

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既是荣誉,也是责任,给湿地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修复退化湿地,严格控制涉及遗产地的项目审批,建设海堤生态隔离林屏障,建立以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黄海湿地监测管理系统……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盐城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保护、管理好黄海湿地生态系统,为区域发展筑牢绿色屏障。

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除采取设置物理隔离栏、开挖物理隔离河道等保护措施,还有视频监控24小时“站岗”,无人机海上“守护”。

一 年来,珍禽保护区加大缓冲区退渔还湿的力度,目前已退出近10万亩鱼塘;对实验区的违规项目进行整改清理,扩大了鸟类的生存空间;在保护区全部区域建设高 科技的高空视频监控,实现智能化管理;加快中小学实践基础建设,提升保护区宣教能力,扩大遗产地的影响力;聘请32名社区协管员,加强社区与保护区的联 系。

6月21日上午,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备受瞩目的“鹿王争霸”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震撼上演,向全球观众展现了黄海湿地上鹤舞鹿鸣的独特魅力。

申 遗成功以来,麋鹿保护区用更严格的标准来实施管理:采取内部调节、青贮补饲、网格化管理、围网轮牧、水系改造、植被修复等措施,对麋鹿种群进行科学的调控 管理,对麋鹿栖息地生境进行有效的修复改善……据观测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保护区内鸟类种类及数量均有所上升,麋鹿种群数量达5681头,占世界总数60% 以上,其中野生种群1820头。

保 护和管理好世界自然遗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社会各界参与。盐城市全面加强与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开展遗产地保护、湿地保育、候鸟迁徙、互花米草治理等研 究,打造一批有影响、可示范的生态修复亮点、鸟类栖息家园;积极支持和帮助盐城师范学院成立湿地学院,培养湿地专业人才,不断增强人才队伍造血功能。积极 争取成立以国家自然资源部为主管部门的黄(渤)海湿地研究院,作为中国滨海湿地研究智库。加强科研阵地建设,购置研究院办公大楼,正进行楼内装修和内设展 示馆布展工作。

扩大国际影响共谋环黄海区域合作

黄海湿地是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的自然遗产,更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在。

总结推广盐城经验,积极配合国家二期申遗,推动成立迁飞路线城市联盟,研究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推动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升格为国际论坛……手握世遗这张最硬气的底牌,盐城市主动作为,积极拓宽国际“生态朋友圈”,探索以生态合作引领对外开放新路径。

环黄海是重要的生态圈,生态保护需要沿海所有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形成合力。6月13日是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下午,盐城市举行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共同商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和路径。

在盐城市提出的初步设想中,从黄海湿地保护方面入手,通过生态议题切入,以国家二期申遗工作为契机,加强环黄海区域的跨区域合作、企业交流、民间互动,全面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形成更大格局、更广领域、更多主体的跨国区域经贸合作。

专 家们对盐城率先提出环黄海地区协同发展表示肯定。建议盐城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依托生态优势, 探索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努力打造新一轮开放合作的战略载体。

以 申遗成功为契机,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推动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升格为国际性滨海湿地保护论坛,成为全球生态领域学术界交流的年度盛会;加强与湿地 公约组织、英国皇家鸟类协会及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沿线国家等交流与互动,推动成立迁飞路线城市联盟;紧扣国际重要会议、国内重要活动时间节点, 通过相关活动,增强交流学习机会,丰富交流学习形式。

开 拓“两山”转化新路径,打造湿地旅游金名片。围绕“遗产+”新经济,盐城市正在加快布局,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全力打造集世遗保护、研学科 普、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生态富民有效路径,实现“有风景的地方会有新经济”美好愿景。(摄 影:周晨阳)

标签:申遗;盐城
责编:梅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