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大气象研究院,会商中心偌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冬奥会场馆周边精细化气象预测信息。信大气象研究院技术总监王 晖不断切换着地面风场、边界层风场、边界层高度、静稳指数、降水量等数据显示图,每一刻屏幕上动态线条,都标示着对大气污染有重要指征作用的气象条件的预 测结果。2021年年底,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支持下,信大气象研究院把这套服务系统搭建在了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的130个计算节点的高性能计算云上。 这只是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企业上云的一个场景。作为江北新区数字城核心,该园区一直把数字化转型放在重要位置,推动企业“触网”“上云”。目前,江北 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16家企业获得江苏省星级上云认定,成为园区数字化转型前沿的“数字尖兵”。
云上服务降本增效
“张家口、延庆一线地形复杂,精准的气象预测难度很大,通过上云,我们获取了更多大数据信息,再加以分析,解决了精细化气象预测的困难,确保为北京冬奥会 大气污染预测提供优质服务。”王晖表示,“云”助力同时帮助企业数据传输耗时减少90%,流量带宽费用减少50%以上。信大气象研究院副院长张越说,“以 前我们自己配置服务器,并不能被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浪费,成本价格太高,都对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企业上云,不仅能够获取海量信息,还为我们减少了 大量开支,能够把它们用来作为研发经费,攻克更多技术难题”。
与张越看法相同的,还有北斗卫星研究院研发中心副主任董勋。北斗卫星研究院作为基于北斗系统开发上层应用的科研企业,获批为江苏省四星级上云企业。企业上 云后,人工成本减少了30%,服务器使用成本减少到上云前的10%。董勋打开他们自主研发的云端网格化智能平台,这也是借助于华为云生态建构的网格服务平 台,将鼠标移至网格栏,网格员信息可一目了然。单击网格员头像,就能实现实时语音、视频互动,记录网格片区信息状况。董勋介绍,“这套系统已经在江北新区 的部分街道应用,是我们上云后的标杆产品之一”。
“私有云”拉动智造升级
“企业上云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也提升了产品质量,产品本身也更加精细化。”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信息师薛海峰表示,2021年企业生产 制造的轨道交通产品规模达到2170辆,产值达170亿元。这份成绩背后企业全力推动私有云建设功不可没。近年来,中车浦镇不断将存储与计算资源私有云 化,整合“6621”的精益管理体系及企业信息系统,“目前,我们企业的所有业务都已经实现上云,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动态分配、灵活拓展与统一管理。” 薛海峰说。
中车浦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就是薛海峰所说的私有云平台,而“健康列车”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模块。在这个模块中,企业能够通过智能运维帮助地铁公司提高自动 化车辆运行监控能力。薛海峰介绍,“健康列车就是通过私有云存储的大数据信息,结合已经搭建的运维模型,准确预测出哪些部件需要换修,这种方式替代了传统 的人工检修判断。”这种方式减少了无效保修次数,控制成本并提高效能,仅仅该项目就为中车浦镇增加收入逾5000万元。
云端部署应用,帮助中车浦镇的制造研制周期大大缩减,薛海峰介绍,现在项目从获得订单到设计完成图纸最快仅需6个月,相较上云前设计周期缩减40%。单辆 车的组装周期从20天缩短到现在的10天,工位节拍(在规定时间内由工位人员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从原有的每天1辆提升至现在的每天3辆,上云后效果显 著。“十四五”期间,中车浦镇将围绕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云上产业生态。
“云”端助力制造业“双循环”
江苏诚盟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混炼装配车间,一台台机器正有序生产运作着。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后台读取参数,就能准确了解生产运行状况。“云”端制造,为诚盟减少了大量人力支出。“同比上云前后每亿元产值,人力成本能够减少60%。”诚盟装备副总经理王文东说。
对于诚盟而言,上云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制造服务方面。从原来只生产单一规格的混炼挤出设备,到现如今能够生产大型企业所需的整套专用精细化混炼生产设备,诚 盟近年的发展趋势良好。作为以高聚物为主要加工对象的专用装备的制造商,服务是诚盟能够获取市场的重要因素。诚盟装备副总经理王文东说:“每个企业定制的 产品都有区别,工程师的人员有限,传统的运维会造成大量时间消耗。上云后,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客户端的生产信息数据。对于客户的设备问题进行诊断,并通过云 端视频指导客户针对性解决问题。”
“诚盟的设备已经出口到了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期间,通过云端服务,海外企业的复购率不断提升,特别是2021年,出口业务订单同比增长50%,海外销售占比进一步扩大。”王文东说,上云推动了企业“双循环”发展。
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把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作为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关键支撑。未来,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 业园将以互联网+服务、产业云平台和智能制造为核心业务发展方向,推动优质资源与园区企业高效对接,让企业“云”上发力,借“数”转型,为园区数字城核心 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本栏图文由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