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扬州:财政“更积极” 城市显活力
2020-07-08 10:55:00  来源:江苏经济报  作者:朱梦笛  
1
听新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作为江苏唯一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扬州以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精神,在“双创”绩效考评中排名全国第一名。面对今年种种不确定因素,当地财政部门更是主动作为,积极开展“财政服务保障年”活动,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 任务作为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加速度”重启释放城市新活力。

“真金白银”为企注入“强心剂”

日前,江苏净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吕伟栋接到通知,被邀请在今年扬州市广陵区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作为第二期首批“广陵英才”代表发言,他顿时感慨万千:“从全国范围来看,扬州的人才政策不管是认定范围还是补贴力度都更大,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也启示了企业该从何处发力。”

令人惊喜的是,疫情期间,净道科技不仅没有被按下“暂停键”,反而实现“逆势增长”,中标了中科院、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朝阳区民政局等几十单项目,产值不断增加。“扬州市财政局将企业纳入扬州天使梦想基金和天使(人才)专项资金投资项目,520万元的股权支持让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给了我们投入研发、不断创新的底气。”吕伟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净道不仅没有裁员,还新招了一部分设计、研发、销售等优质人才。

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正因有扬州各项惠企政策的加持,净道科技成功签约了长期主攻新型高性能膜材料的牛青山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远冰冰博士等专家,合作开发的高选择性耐压纳滤膜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可替代国外杜邦陶氏NF245,苏伊士DK、DL等品牌纳滤膜产品。

今年疫情发生后,扬州各级财政部门迅速筹措资金,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整合优化“人才贷”“苏科贷”“扬科贷”等各类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规模达17.03亿元,累计贷款投放150.22亿元。“这些‘真金白银’,全部投入企业复产达效一线。”扬州市财政局局长朱柏兴直言,加快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方面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千方百计确保就业大局

前几日,江都人吴红芳申领了一张面值1000元的创业培训代金券,正打算报名参加创业能力培训课程。“创业简单,守业不易,尤其是初期会遇到招工、市场、财务等发展瓶颈。庆幸的是,相比过去,现在的创业环境非常宽松,政府千方百计为大家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降低创业失败率。”去年吴红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面值300元的培训代金券参加了创业意识培训课程,觉得美容工作室很适合自己。随后又参加了免费的美容师职业技能培训,拿到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年底开设了一家美容工作室。“今年想自我再次升级,稳定门店经营。”

“为了专门培育潜在的和现有的小企业创办者,使他们有能力创办切实可行的企业,提高现有企业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并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我们推出了创业培训代金券政策。”扬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孙爱国介绍道,代金券面值分为300元和1000元两种,市财政预算安排创业培训资金1000万元。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可通过申领代金券,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培训类别和培训机构,凭券免费参加。

“六稳”中的第一个“稳”是稳就业,“六保”中的第一个“保”是保居民就业。今年5月,扬州市财政局和人社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通过强化‘线上学习+线下实训’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引导企业通过互联网培训平台组织职工学习技能,获得相关技师证书的,按照1000~400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朱柏兴称,截至目前,市本级共培训人员4074人,发放补助资金535万元。

7月初的一个晚上,扬州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副总经理蔡平正埋头准备网课,收到了学员水墨兰亭足道老板赵祥兵的微信:“蔡总,真没想到,现在足疗店生意竟然超过往年同期了,多亏了你提醒我要重视网络宣传,还帮我对接了美团网。”原来,赵祥兵刚新增了一家门店没多久便遇上了疫情,房租、客源、员工工资……成为压在他心头的大山,那段时期经常联系蔡平寻求帮助。

“疫情期间,线上课程暂时不能开设,而线下学员又有需求,尤其是对刚创业者冲击更大,我们在财政、人社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紧急新增线上课程。”蔡平说,目前已开设了15期网课,400多名学员参与。

“四则法”探寻发展“最优解”

财政收入折射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被称为经济“晴雨表”,而且政府运行、百姓福祉都离不开财政收入的支撑。如何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为?朱柏兴给出了答案:“今年我们提出‘三个优先’,即优先服务保障大局、优先服务保障发展、优先服务保障民生,巧用‘加减乘除’四则法,探寻地方经济‘最优解’。”

做好“加法”,坚持“更加积极”的风向标。优先服务保障发展大局,大力支持招商引资,设立支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5000万元,围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设立相应的发展引导资金;围绕“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继续加大对沈飞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中航研究院研究生院的资金配套支持,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会用“减法”,坚持“过紧日子”的总基调。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将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以政府的“紧日子”保障百姓的“好日子”。2020年扬州市级预算部门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压减10%以上、政府专项压减30%以上,“三公”经费预算零增长,严控一般性支出。

巧用“乘法”,坚持“提质增效”的发力点。全面落实“惠企16条”“商贸12条”“金融15条”等政策举措,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对支持企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拨改投”“拨改贷”力度,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同时,借力“除”法,坚持营商环境的优质化。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1-6月份,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45亿元以上。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梦笛 通讯员 张英明 陈晓培

标签:强心剂;真金白银;服务保障
责编:徐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