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报联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开辟“长三角特色企业‘六稳’‘六保’深度行”专栏,系列报道长三角重点企业疫后复工复产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探讨如何帮助企业走出疫情低谷,恢复生产。
截至去年年底,江苏省中小企业数量就已突破300万家,长三角地区更是超过1000万家。在疫情冲击下,这些中小微企业生产和发展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长三角部分企业。
疫情扰动产业链上下游
“谁也没有想到今年突如其来这么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年前的业务布局。我们公司今年原计划是平台交易额要突破40亿,如果没有疫情,这本来可以轻松实现的。”任职于上海优企宝人力资源科技南京分公司的何先生向记者说,“但是现在,我们的初步计划是争取保住20亿,同时在其他业务板块实现毛利500万。”
优企保是一家为企业提供线上服务的中型企业,一季度平台总体交易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公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大多数客户还没有实现完全复工复产,不少还面临疫情带来的生存压力,包括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教育培训、餐饮以及各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何先生所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之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各类企业发放员工福利,客户包括很多中小微企业。他提到,很多客户的员工福利都暂停发放了,仅此一项,公司损失就超过4000万元。中小微企业暂停发放员工福利,也反映出它们对今年的经营状况普遍持有谨慎态度,企业处境不容乐观。
疫情不仅冲击互联网企业,实体企业因产业链上下游联络阻塞甚至中断,也纷纷陷入困境。“我们属于工程类企业,疫情期间原材料的供给是不足的,价格也有所上涨。”江苏艾姆泰克工业器材公司的侯先生说,“我们的工程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大概20%,而且在回款方面遇到了很大障碍。签合同的甲方拿不到建设单位的钱,我们也拿不到甲方的钱,就像一个链条,一个环节出问题,所有环节都跟着出问题。”
除国内施工项目以外,大批海外项目订单被迫中止,产生的延时成本有些由建设方承担,有些由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共同承担。据侯先生预测,国内在生产、材料供给等方面大约还需要三个月才能恢复疫情前的水平;如果涉及海外项目,则可能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
市场需求引导企业脱困
面对疫情冲击,怎样在艰困中求得一线生机是摆在中小微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为降低企业成本,降薪成为无奈之举,何先生告诉记者,公司采取了阶段性降薪的措施,“除武汉分公司外,总公司和其他分公司一般员工降薪30%、中层管理人员降薪40%、高管降薪50%。”
对此,侯先生表示,其公司虽然全面推迟复工,但仍然按照最低工资水平给到了每一位员工。“政府方面也监督得紧,以前如果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员工工资可以延期一个月付,今年就不行。”
但降薪只解一时之渴,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积极地想办法,在市场中发现商机,才是根本之举。“这几年我们也开辟了线上市场。疫情期间,线上市场的销量是持续增长的。从一月到四月底,线下市场损失至少30%,算上线上的销售额,总的来说同比去年下降了22%,部分挽救了销售下滑。”江苏天鹅乐器有限公司的陈先生谈到线上市场颇感欣慰,“最近这个直播带货也比较火,我们感觉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也在考虑借着这个东风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毕竟抓住机会创新才有发展的可能嘛。”
何先生同样敏感地观察到了机遇,“我们本来就是提供线上服务的平台,疫情之后在复工企业的用工需求上,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新阶段的需求,这就给了我们机会,能不能最大化地发挥线上平台优势,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
目前,虽然疫情带来了全局性影响,但这绝不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常态,从长远来看,各行各业在复工后会迅速产生强大的市场需求,只要善于捕捉市场细微的变化,用消费者需求引导企业生产供应,就能率先走出疫情所造成的生产低谷。
政策“及时雨”帮助企业复产
4月1日,江苏省工信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惠企金融支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的通知》,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以预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融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此前,江苏省内各主要城市也都针对中小微企业推出了帮扶措施,包括租金减免、减税降费、贷款支持、社保缓缴、稳定劳资关系等。在社会保险缓交方面,除徐州缓缴至疫情结束后3个月,其他城市大多推出了缓缴社保6个月的政策;在税费缓缴和免除方面,各主要城市都对税款进行了减免,且延期缴纳3个月;在租金减免方面,宿迁、昆山、南通等都实行了2-3个月不等的费用免除。
这些措施产生了明显成效。据江苏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江苏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态势明显。对此,何先生表示,他所在的优企保南京分公司,也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税收减免、社保减免与缓交等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财务压力。侯先生介绍说,本地政府对公司收取的增值税从3%降到1%,缓解了企业恢复生产的压力,是企业走出低谷的“及时雨”。
中小微企业稳则就业稳,就业稳则民生稳。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向政策要保障,向市场要出路,向科技要效率,成为受访企业的共识。
特约通讯员 于露 朱芋叶 林凌
江苏经济报记者 谢树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