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代表委员看自贸︱南京自贸片区的五年之变:创新为翼,产业腾飞
2024-08-22 15:57:00  
1
听新闻

编者按:“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自2019年8月设立以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探索、先行先试,改革成果持续涌现。在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5周年之际,记者跟随省自贸办、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分赴各片区参观调研,即日起,新江苏传媒推出“代表委员看自贸”系列报道,全面呈现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风采。

长江北岸,创新潮涌。

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服务业……走进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现代化企业总部与研发中心错落有致。这片39.55平方公里的改革热土,不仅是江苏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试验田。

获批5年来,南京片区积极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的体制机制优势,深入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不断书写着创新与开放的答卷。

制度之“变”,厚植“试验田”优势

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行业排名首位的存储与超算中心、全球领先的质谱检测与分析中心、华东规模最大的临床前药物检测中心……在南京自贸片区内的基因大厦,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将“最大”“第一”“全球领先”等词汇揽于一身,这些标签也是南京片区不断追求创新突破的生动注脚。

在平台基因测序中心洁净的实验室,上千套高精密仪器整齐摆放。“每天早上,这里的快递都堆积如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样本在这里集存,包括组织、血液等,形成一个‘生物银行’。”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平台,年测序能力达到40万到50万人次。

实验室旁,是江苏省卫生健康的大数据中心,汇聚了全省8000多万人的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对接了全省3万多家医疗机构,通俗一点讲,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量数据都汇聚在这边,而且数据质量、体量和维度全国领先。”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该平台不仅在生物医药领域彰显了强大的实力与潜力,更以其独特的创新之处,实实在在地惠及了众多企业。

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价格高昂的医疗仪器是阻碍研发的关键。平台通过建立集中监管平台、临床转化平台和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联盟等多个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提供7300多台套设备共享,企业只需在系统上提交申请就能使用,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据统计,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1400余家。

去年7月,南京片区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改革试点经验入选了国务院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标志着这项全国首创的“南京经验”成功全国复制推广。

当然,这只是片区内众多制度创新硕果中的璀璨一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精神,从挂牌之初就不断激励着南京片区。5年时间,这块“试验田”里结出了多少果实?

南京片区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探索形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15项全国复制推广,48项全省复制推广、64项在南京市复制推广,其中3项入选国务院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1项入选第四批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5项入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4项改革经验被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以制度创新为“引擎”,南京片区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上,澎湃着愈发强劲的内生动力。

全链条创新,产业发展“新质”飞跃

“新质生产力”是一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题,南京片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自然承担着打造“新的重要增长极”的作用。

坐在办公室,用手机下单一杯咖啡,十分钟后,机器人便将咖啡送上座位;商场里,集扫地、拖地、吸尘、雾化于一体的清洁消杀机器人正在忙碌工作;艾灸机器人、种植牙机器人也逐渐登上医疗护理的舞台……“有手有脚有眼”的复合机器人进一步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被解锁,这背后,有来自南京片区的“智慧”支撑。

走进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的生产调试车间,一排排协作机器人正在翩翩起舞。操作人员只需在机器上输入搬运纸箱的尺寸数据,选择箱体模型,即可一键形成垛型,码放节拍可达每分钟10箱。

“我们主要面向高端装备的研制与可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提供创新的机构设计、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精密制造与检测等关键技术服务等。”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周巧娣介绍,研究所致力于智能机器人的创新研发,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在特种机器人方面,自主研发了电液伺服四足机器人、水下欠驱动手爪等10多项创新型军民融合新产品,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7项。

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许多新质生产力元素在集萃智造迸发出新动能。近年来,南京片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科技企业的加速奔涌,是南京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南京片区将深化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更深层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片区产业功能,加快打造基金集聚区、先进医疗集聚区、数字广告产业集聚区、数字视听产业集聚区等细分产业集聚载体,加快招引总部经济、新金融与高端服务业项目。

“碳”路先行,“绿色出海”加速开放步伐

“原材料碳排放量1.86kg,加工0.81kg,运输0.01kg;产品碳足迹2.68kg,碳汇吸收2.68kg,产品碳排放0kg……”轻扫标识上随带的二维码,不仅会显示“您手中的商品已被认证为碳中和商品”,还能回溯产品“碳足迹”全程,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一目了然。

2023年10月,欧盟开启征收“碳关税”过渡期,让诸多“不知道政策、不清楚规则、不懂碳业务”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为此,南京自贸片区支持片区企业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打造绿色出海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协助企业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并通过切入“绿色低碳”生态位找准新增长点。

“这是一台‘all-in-one’的设备,一台机器就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碳管理‘ERP’。”擎天科技集团投资负责人叶飞介绍,借助团队开发的全球首款碳计量边缘一体机,运用物联网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对各类型碳排放源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实时监控,实现对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实时计量。有了“碳中和”标识,产品便获得了畅销海外最重要的“通行证”。

“为了助力更多外贸企业扬帆远航,我们做了全面的产业分析,当中包括南京片区内有哪类产业、哪些企业需要去重点关注海外新政。”叶飞告诉记者,围绕企业出口退税,擎天全税通在出口退税、电子发票、财税合规、贸易大数据等领域,提供“出口业财税合规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累计服务外贸企业超14万家,做到了细分赛道的行业第一。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自设立以来,南京片区便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除了打造外贸企业“绿色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南京片区还推出全国首个FTA惠企“一键通”智慧平台,建设国际数字贸易与数字金融调解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国内7个省市,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在提升贸易便利水平方面,在全国首创“海外仓离境融”服务平台,建设工业品跨境电商产业园,今年上半年新增入驻跨境电商企业近30家,集聚生态合作伙伴20家。

如今,通过持续提升贸易便利水平、不断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南京片区不断加强规则衔接,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代表委员之声】

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民民:在制度创新方面,南京片区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围绕产品研发、药械审评、临床试验、生产上市、销售流通等全链条开展改革探索。我的思考是下一步还要解决进口替代的问题,目前医院的医疗器械大部分还是进口的,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物医药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百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雷:走进南京自贸片区观摩学习,收获很大。这次的调研我有三点感受:冲劲喜人、创新高地、未来可期,为我们履职上了重要一课。接下来,我也会继续深入一线,走进企业,在提案的发力点上更加精准高效、更加务实。

省政协委员、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主任韩旗:此次调研,我对南京片区的印象是,非常新,新质生产力;非常实,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问题;非常强,首创成果多、经验丰富。我有两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个是进一步保障全省医疗数据安全;第二个建议是提高人才吸引力,让人才留下来。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强慧娟

标签:
责编:强慧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