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十四五”进程已过半。前半程,经济大省江苏表现如何?9月26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全省上下全力促发展、保民生、护稳定、优环境,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切实扛起经济大省“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目标指标进展顺利,发展预期信心持续走强
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要求,我省于2023年3月初全面启动中期评估工作。在评估内容中,规划的目标指标进度是重要部分。
评估报告显示,“十四五”前半程,江苏多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多个方面呈现突破性亮点,多个领域取得大跨度成绩,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整体展开。例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台阶、稳居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实现60465亿元、增量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至14.4万元、超2万美元,连续14年居各省(区)之首。
具体来看,5大类28个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其中,“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4个指标提前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个指标超序时进度。
重大战略任务扎实推进,“强富美高”各有新成效
围绕各项重大战略任务,报告从12个方面梳理了我省重大战略任务的推进情况,可从强、富、美、高关键词来概括了解。
聚焦“强”,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12%、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45.5:50.5,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37%左右、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1%左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6.4、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经营主体总量达1444.7万户、居全国第二。
聚焦“富”,我省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4: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数量常年约占全国1/4,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比重提升至43.1%;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两年平均增速7.2%。
聚焦“美”,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PM2.5浓度连续两年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91.0%,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流域治理连续15年高质量实现“两个确保”。
聚焦“高”,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大于90,13个设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高品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示范样板,统筹建设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个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博物馆;“书香江苏”“志愿江苏”扎实推进,居民阅读指数达75.84。
此外,在安全保障方面,我省始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2022年达753.8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实现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平稳运行;开展安全生产“一年小灶”“三年大灶”专项整治,公众安全感稳定在99%以上。
完成目标仍存压力,部分事项进展需加快
尽管各项任务都在有序推进,但报告也指出,落实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江苏还存在一些困难挑战。例如,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发展质效、农业现代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文化强省建设等重点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人口结构性变化需要系统应对。
同时,报告提到,我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是最大的阶段特征,江苏有基础有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胜利完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如何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报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了9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大力气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全面提升高效内需体系的拉动作用、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精准打造支撑走在前列的竞争赛道、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普遍共识等内容。同时,围绕完善规划推进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储备、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热情等3个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苑青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