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走进外滩大会,数字化经济浪潮扑面而来
2023-09-11 09:14: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赵伟莉

9月7日至9日,以“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的外滩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时隔3年后,上海外滩大会再度重启,1场主论坛、36场见解论坛、8000平方米的科技展厅以及3000平方米的绿色集市足见规模之大。而云集近20位“两院”院士、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等专家学者,以及数百位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可见科技创新之热。

生成式AI、大模型、图计算、安全智能、数字化、绿色计算……纵观这场大会,围绕着科技创新在日常生活、科技前沿、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变革趋势等领域的应用,可谓是相当有“数”,含“数”量极高。

数实融合,夯实产业协作的信任基础

数实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实融合如何推进?有哪些创新实践?在外滩大会的数字艺术馆,记者看到了很多悬挂着的精美丝巾。

这虽是展厅的装饰品,却有着另外一番意义。据介绍,这些丝巾均由万事利集团所生产。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丝巾如何与数字经济挂钩?去年,万事利首次尝试数字藏品,在鲸探APP上推出一款“江南丝忆”国风系列数字藏品,购买此款数字藏品的用户,还可以在该APP上选择定制实物商品,万事利会将订单转化为一块桑蚕丝丝巾,包装卡片中带有用户数字藏品对应的链上唯一AC编码。“数字藏品发售后仅3天,线上定制销量增长了50%。”万事利丝绸相关生产负责人介绍称,过去公司的知名度主要在浙江地区,现在拓展到更多区域和新客群,比如来自广东地区的用户。

可以说,数字藏品的实物化,不仅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更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这仅仅是数实融合进程中的一个“盆景”。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认为,从目前数实融合推进的案例中发现,很多产业涉及多个参与方,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很容易因为缺乏信任造成协作不畅。

他认为,信任问题是产业高效协作的最大障碍。“在物理世界产业供应链的背后,需要用数字科技构建一个围绕数据供应链的协作网络。”他举例说,比如,在数据生成环节,物联网可以实现数据源头可信;在数据流通环节,区块链技术可以进行数据确权,防篡改;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在流通与融合过程中“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在数据价值的挖掘环节,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结合,能够让数据价值释放出巨大潜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介绍,数据要素化、价值化还有很多需要破解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数据价值化的体系还在构建过程中,传统的交易模式和系统无法解决问题,需要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共同助力。

大模型扎堆,热度之下还需冷思考

AI大模型,无疑是当下最热的话题。近半年内,全球近百家公司、机构相继发布各类大模型相关产品。在本次外滩大会上,有关大模型的安全问题、隐私问题、产业变革等成为热门话题。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认为,大模型的出现,“不是一个新技术,而是一个新世界”。8日,蚂蚁集团正式发布金融大模型。据了解,该大模型基于蚂蚁自研基础大模型,针对金融产业深度定制,底层算力集群达到万卡规模。基于金融场景中的大量实践,蚂蚁金融大模型形成了“大模型+知识+服务”驱动的架构,且已经在蚂蚁内部金融智能化场景上内测。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预测,生成式AI的技术风暴有望开启一场关系到未来8—10年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AI对全球经济的潜在收益将达到25万亿美元,是当前所有企业最重要的赛道之一,但这个时代刚刚开始。”他举例说,在高科技行业,该技术每年可额外创造2400亿至4600亿美元价值;在零售和消费品领域,每年可达2400亿至3900亿美元;在银行业,每年可达2000亿至3400亿美元。与此同时,他指出,生成式AI可能大幅促进生产力提升,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提醒,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让隐私泄露方式变得多样化,使隐私保护更加困难,“如果把AI看作孙悟空,‘对齐技术’就是唐僧口中的‘紧箍咒’。对齐考验技术,也审视文化。这意味着,不仅AI要向人类价值观对齐,人类训练AI的方法也要向价值观对齐。”

软通动力是一家数字技术服务领导厂商。在AI应用创新方面,软通动力已成功为超过27家客户提供大模型相关服务,为企业大模型落地及生产力提升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公司发布的软通天璇2.0MaaS平台,“屏蔽”了技术壁垒,让大模型产品变成了可视化、易配合的平台,在技术底座层级扩展了包括微软、阿里、百度及元乘象ChatImg在内的大模型接入,降低企业的使用门槛。此外,软通还在做行业数据语料的准备,包括模型精调以及模型数据资产管理等等。“我们还可以帮助企业做整个大模型的训练服务,包括最后落地场景,甚至最后让你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体企业的应用水平。”

大模型扎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智能算力的稀缺,出现GPU“一卡难求”“排队预定”的局面。智能算力需求爆发,以及由此带来的能耗暴涨,产业如何应对?有关统计数据测算,在数据产生后,能被有效留存、使用进而发挥价值的比例仅为0.2%。大量数据无法有效产生业务价值,其瓶颈在于当前数据计算处理能力。对此,蚂蚁集团提出要关注“端到端的绿色算力体系”,特别是算力应用阶段的计算绿色化,带动突破算效瓶颈,实现绿色协同发展。算力应用阶段的计算绿色化,也是当前尚未被足够重视和仍需加强的部分。

银行数字化,五大趋势值得关注

近年来,银行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金融服务生态也在变化中。在外滩大会上,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布了《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即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架构。

具体来看,随身银行意指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网点,九成以上业务都能“点一点”,银行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AI风控是人工智能深入风控系统,“AI大脑”将成银行主流选择;数字员工,预计到2025年超八成银行将部署数字人,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数字人“看懂文字、听懂语言、做懂业务”将成为常态;边缘物联,指的是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打通”小微金融“最后一公里”,农户可通过卫星办理贷款;云原生架构,预测到2025年,六成以上银行将采用云原生架构,支持安全可控与未来生态创新。

从五大趋势来看,三个趋势与AI密切相关,且已经有银行在实践。比如,AI风控,网商银行的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就已经将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微金融。中信银行“哨兵”智能防欺诈风控系统,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反欺诈。2022年全年,“哨兵”主动劝阻被诈骗客户800多人,拦截资金超1亿元。再比如边缘物联趋势,平安银行已连续合作发射了3颗卫星,搭建了“星云物联网平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回传,从而为其授信。截至2023年6月末,星云物联网平台支持实体企业融资额超8000亿元。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大山雀已累计服务120万经营性农户,在数据相对稀薄的农村地区,为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找到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蚂蚁集团副总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王晓航说,大模型正在为金融产业带来体验变革:更自然的交互,更丰富的供给,更有效的表达,更贴身的服务定制,更高效的服务。“金融业务链条上每一个关键职能,都值得用大模型技术重做一次。”目前,蚂蚁金融大模型已率先在理财和保险领域进行应用测试。未来,蚂蚁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所有数字金融业务将全线接入这一大模型,助力合作机构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转型。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