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江苏省企业联合会、江苏省企业家协会协办的2023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围绕“深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并发布推广第28届、第29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456项,其中一等成果68项、二等成果388项。
管理创新成果斐然
江苏省企业联合会会长李琨介绍,江苏企业管理创新取得众多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重要成果,累计有186项被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共获得国家一等奖37项、占全国总量的1/10,二等奖122项,获奖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30多年来,我省各地企业申报了2300余项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有1755项被审定为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中,第29届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共收到并受理企业申报材料214项,经组织合规审核、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程序,有173项成果被审定为“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中一等成果77项、二等成果96项。
“接下来,江苏省企联、企业家协会将继续做好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以系统化思维推进企业管理体系的整体提升,帮助企业制定和完善管理创新实施方案,提炼、提升管理创新成果质量,实现管理创新常态化,推进全省企业管理创新水平更上一层楼。”李琨说。
数字驱动“新管理”
大会期间,“数字化赋能企业管理创新”等专题论坛引发关注。
“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管理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是数字时代的企业管理,是民族振兴时代的企业管理,我称之为‘新管理’。”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资深专家周应堂认为,“新管理”的特征之一是数字技术的发明与大规模应用,大大缩短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时空距离,给现代化管理注入新动力。“数字化技术参与管理过程后,将给企业管理效率带来巨大变革,比如在设备管理领域,能够最大化发挥设备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周应堂说。
以智改数转赋能企业转型,江苏企业已有大量实践。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瞄准打造世界最具成长性的特高支纱企业目标,组建纺织研究院对标世界特高支纱最前沿技术,攻克“卡脖子”难关。“特高支纱产业化管理实现了新突破,产量提升25%,工人劳动强度降低60%,万锭用工缩减至10人以内,特高支纱产量逐年增加,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名列全球第一。”无锡一棉相关负责人介绍。
徐工集团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紧紧把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的生产和服务、管理和决策、研发和创新三大主线,着力打造基于全价值链的现代研产供销服数字化支撑平台。目前,徐工实现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柔性管理,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和工程施工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民企向创新“聚力”
大会发布《2022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报告》。报告提出,从申报企业的所有制属性看,国有企业还是占据较大比例,相关企业占比达到89.07%。实际上,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不均衡现象在江苏同样凸显,具体体现在区域、行业、所有制属性等方面。
民营企业如何借力管理创新?瞄准细分行业和特点市场,力争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精细化的产品工艺设计和流程管理,公司将产品成本迅速下降为几年前的十分之一,建成大规模的标准化产线和性能标定试验场,产品先后获得国际权威第三方认可,并作为该领域首个测风激光雷达制造商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通过现代化管理创新让“小块头”释放大能量,我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抢占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节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江苏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不过,与全省超400万家中小企业、超70万家中小工业企业、超5.6万家规上中小工业企业相比,我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比仍然偏低。为此,我省已公布《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