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启动“主引擎”,江苏消费市场烟火气里迎春来
2023-03-08 08:41:00  来源:江苏经济报  
1
听新闻

江苏经济报记者 周凯航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江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0.1%,社零消费稳中向好,商贸体系加快畅通。进入2023年,随着春光逐渐洒满大地,我省各地、各行各业的消费市场也迸发出浓浓暖意,在热火朝天的忙碌中吹响了全面恢复的号角。

万民脚下丈量商业街区繁华活力

烟花三月,扬州东关街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石板桥上、米糕摊前、泥人店里,到处都挤满了游客。与过往3年不同的是,人们终于再次看见旅行社的彩旗在人群上空飘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邯郸的旅客在出口处集合”“三号家庭到了吗?三号家庭”……暖意融融的春光里,充盈着的是商旅消费全面复苏的强烈信号。值得一提的是,3月1日,扬州东关街入围由文旅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而对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的打造,正是江苏着力全面推动扩大内需、服务国内大循环所瞄准的小切口。2022年,江苏评选认定了15条“江苏省示范步行街”、5个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示范区,新增23家绿色商场,南京新街口商圈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断加速。

位于苏州歌林公园东区的姑苏水上市集,以《苏繁华图》为蓝本,结合古典元素,运用当代建筑科技,呈现出国内首个室内国潮风市集。据悉,该市集以“找到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距离”为设计理念,以“水”为媒介,打造别样水街,再现千年前的市井繁华。其中,多以乌篷船、锦鲤、荷叶为点缀元素,以河流水系为纽带,松柏怪石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水街两旁,河街并行,一船一铺,纵横交错的路径与水系纽带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水边停靠的船只不仅有特色小吃,还有各种时令美食,传承千年苏式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省商务厅运行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省商务厅将坚决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按照“苏42条”政策有关要求,组织开展“苏新消费春游江苏”“夏夜生活”“金秋惠购”“冬季购物”四季系列主题活动,激发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在全省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的消费氛围,促进消费加速恢复。同时,江苏还将加大力度提振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消费,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并开展“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活动,举办“江苏双品网购节”“江苏电商直播节”,提升城乡“烟火气”,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新型消费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品质消费需求。

烟火气里点亮城市小店万家灯火

3月5日傍晚,华灯初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的餐饮小店“农家小院”内,店家的传菜声与食客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一支在夜幕下洋溢着浓浓烟火气的协奏曲。“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多亏了街道组织的消费节活动,吸引了大量顾客来店储值消费,我们才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小店老板黄志光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回线下堂食,他相信店里的生意会越来越兴隆。

行业分布广泛、服务业态多元的商业小店,虽然单体规模不大,却关乎数十万人的就业和百万市民的衣食住行,既是街头巷尾不可或缺的“烟火气”,也是城市经济复苏的“晴雨表”。为进一步推动小店经济健康发展,南京市于去年12月推出“小店计划”,为城市经济“微细胞”补元气、添能量、增活力。南京市商务局流通处副处长苏炜告诉记者,“小店计划”自启动以来,已惠及10万余家城市小店。其中,在抖音生活服务平台开展的“特色暖心小店大联播”,前期已为400余家小店进行直播推广超500场,累计线上交易额超8800万元。随着全市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业态恢复正常,众多小店业主重振信心、活力满格迎接新的春天。

不用真人出镜,只需提供一段真人出镜口播视频,即可快速生成超高拟真度的数字人主播;无需复杂硬件支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实现数字人7×24小时全天候直播;依托超级人工智能算力,根据商户需求一键生成直播营销优选脚本,直播间商品实时讲解、用户问题答疑、引导抢购秒杀等全部搞定……为了助力城市小店数字升级、破圈生长,南京市商务局还在“小店计划”的基础上升级启动“百万数字人创业计划”,联合抖音、小红书、硅基智能等互联网平台及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将“数字人”在直播、短视频上的数字化优势融入线下消费场景,极大降低小店商户开展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技术门槛和运营成本,提升实体小店的线上营销和服务能力,助力万千小店加快融入数字浪潮。

呐喊声中盼来体育消费火热复苏

3年疫情中,大型体育赛事受到严格限制。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各地体育赛事终于重回观众视线。3月1日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俱乐部南京同曦宙光迎来时隔1126天后的首个主场比赛。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比赛定于当晚7点半开球,然而不到晚6点,其位于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的场馆外已是人头攒动。“我是南京队的资深球迷了,过去这3年只能在电视上看他们打封闭比赛,实在是憋得太久了。现在终于可以现场看球了,肯定要第一时间来现场支持!”面对记者,早早进场等候开球的沈先生显然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两个小时的比赛中,主客两队球员在赛场上激烈拼搏,上万名球迷在看台摇旗呐喊,现场气氛在主队南京队一次次精彩的进球得分中被不断推向高潮。

不只是篮球,大型体育赛事迎来全面复苏。南京马拉松、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南京大学生赛艇公开赛……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2023年,南京市将举办省级以上赛事72项次。记者在3月4日召开的2023江苏体育产业大会上获悉,未来,江苏还将计划拓展“体育+”融合发展产业链,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大力发展水上、山地户外、冰雪、航空、汽摩等时尚运动项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拓展新型体育消费场景,支持南京、常州、苏州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加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培育草根体育俱乐部和各级各类业余联赛,支持有条件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和体育消费券,全面激发体育产业活力。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