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供应链的稳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也影响中国制造的底气与信心。保产业供应链稳定,很大程度上是在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受疫情冲击,许多中小微企业遭遇原料供给阻塞、运输成本上升等困难。这些企业怎样解决供应链危机,如何走出生产经营困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长三角地区部分中小微企业。
政策扶持,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自二月份起,上海实行阶段性减免企业三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首先是对中小微企业及按单位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从今年2月到6月免征三项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政府还从减、免、退、缓、补等方面着手,陆续推出包括减免企业房屋租金、延期纳税、税收优惠等政策举措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减轻企业负担。
“疫情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我们企业的帮助还是很到位的。我们公司确实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许多优惠,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上海广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特别是社保减免这一块,直接降低了我们公司上半年3%~5%的成本,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广煦机电是一家从事五金机械、机电设备制造的中型企业,预计第二季度接到国内外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0%。受疫情因素影响,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此类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供给周期大大拉长,原本两周就能到货的原料现在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给恢复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高昂的运输成本抬升了产品价格,使得供应链下游的市场需求仍处于不明朗状态。在这样突如其来的经营压力下,政府的扶助政策无疑为中小微企业在降低成本、盘活现金流方面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财务压力,给企业走出困境,继续发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主动出击,新合作业态助企业“开源”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针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建言,“困难时期的企业合作意识增强,产业链上的企业必须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才能共克时艰。”
目前国内生产虽已逐渐恢复,但受海外疫情形势、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仍不明朗。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立足现有市场拓展业务、增加营收方为长久之策。
“我们今年也与下游的一些客户达成了新的合作关系,比如说等值交换服务。”张先生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机遇,“我们负责为客户提供二次性服务,客户则将下降的组装成本中的一部分再转移回来,这样的合作在疫情以前是没有的。这样做降低了对方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业务收入,算是达到了一种双赢的局面吧。”类似的新生合作关系在中小企业中并不罕见,许多民营企业家通过产业座谈会、园区交流会等渠道,与产业链上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产品价格、供给运输、后续服务等方面相互协作,形成共赢关系。
当下,疫情虽然对整体经济环境造成了剧烈破坏,但也倒逼中小微企业紧密地协作熬过经济“寒冬”,从长远看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稳健发展。
数据技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在今年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也表示,工业互联网对于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具有很高的价值,应当鼓励企业共享开放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推动工业数据流动,以培育数据驱动的工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
随着智能技术逐渐普及,一批立足于智能管理需求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新兴产品已经崭露头角。“目前,我国市场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撮合交易平台。企业会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和获取及时更新的价格信息,这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可以消除一部分企业产能过剩与另一部分企业物资供给不足的矛盾。”神州灵云科技公司华东区域销售总监秦夕沙向记者介绍,“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平台,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地规避采购渠道单一、采购量少、成本高的问题,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高效。”
为了构建能够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工信部3月25日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了“5G工业互联网”512 项目推广计划,预计在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显著提升“5G+工业互联网”产业基础支撑能力。江苏省在《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要开展基于5G物联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进5G应用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5G建设和应用示范区域。
对于未来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秦先生持乐观态度。他坦言,当前数据技术在工业产业链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来说,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未来将经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各地区、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济优势,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结合每个领域的特点去构建行业之间的联系,为各类企业提供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产业平台。”用智能技术把中小微企业联结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成为企业迭代发展的推动力。
特约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