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讯 (通讯员武桂成)深冬时节,在江苏省“水美乡村”东台市时堰镇沙杨村沙杨后河西北侧,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沙杨半岛”钢塑园,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不锈钢雕塑作品深深吸引着来自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游客,只见一位长者自豪地向游客介绍他的得意之作,他就是沙杨村三组民间艺人,今年83岁的孟允梓。
从小喜爱画画的他迷上了雕刻
1940年4月出生的孟允梓,从小就喜爱画画,12岁还在上小学的他就会画龙、画虎、画猫,被乡亲们买去收藏,14岁时设计多种图案更让乡亲们爱不释手。17岁那年自学瓦工手艺,由于他心灵手巧,24岁那年就带着徒弟到江西建筑高楼了。60年代至70年代,他回家乡担任兼任近10年的大队民兵排长,瓦工的手艺却一直没有丢下。
建筑与美术是相通的,虽只有小学毕业文化,而孟允梓却饱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闲睱之余,孟允梓对雕刻有了兴趣,他寻思着搞雕塑来美化自已的家园,展示自已的爱好和追求。刚开始是用水泥作为材料进行雕塑,把自家房屋的门楼上,小楼上的栏杆上雕刻成龙和12生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雕刻出现掉色、斑驳的现象。孟允梓改进方法,用铁皮进行雕刻,而铁皮雕刻的弱点是时间长了容易生锈,他又尝试用不锈钢进行雕刻,相对铁皮来说,不锈钢斑驳的时间晚些,仍逃不了斑驳的“厄运”,孟难梓反复揣摩,摸索出在不锈钢雕刻作品表面上加朱砂、再加漆,获得成功,“这种方法能确保上百年不掉色。”孟允梓自豪地说。他先后从药店购买了4万多元的朱砂用于钢塑作品的油漆。
他把“沙杨半岛”打造成钢塑园
沙杨村前的村部后河碧波荡漾,风光无限。孟允梓思考着建一个“沙杨半岛”钢塑园。说干就干,上百立方的泥土是他一个人花几个月时间从外面用船只运回来一担一担挑上去填起来的。他设计建造一个八角亭,让人们坐在亭中欣赏湖边风光,享受幸福生活,为了结构牢固抗风雨,亭子的顶部用的是双层304不锈钢,亭顶上的葫芦距地面有12米多高,焊工师傅不敢上去电焊作业,时年70多岁的孟允梓却一人上去自已焊接,单顶上的萌芦与亭顶连接,就用了30多支焊条,乡邻们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更为他的执着精神而钦佩。他在凉亭旁,又建起一座7层不锈钢宝塔。在“沙杨半岛”的中心开挖出一个低洼地,配以“白蛇传”许仙和白娘子的造型钢塑,增加了古老传说的现场感。前后花4个多月时间制作成关羽身跨赤兔马,手持偃月刀的钢塑,显得威风凛凛。他还制作姜太公钓鱼、亁隆皇帝下江南、诸葛亮进城保中原等古代历史人物钢塑陈列于其间。孟允梓把“沙杨半岛”演绎成一个历史博物馆。
把自家住宅变成教育基地
走进杨村三组103号孟允梓的家,仿佛走进了一座雕刻的世界,大门两侧是两条扶摇直上的青龙,大门正上方是两条跳跃着的鲤鱼,平房屋顶上是奔腾的骏马,恬静的白鹤,凉亭下是金丝猴、虎、小白免等若干动物,活灵活现、形象逼真。一块块墙壁是他亲手写下的诗句和画。
孟允梓有一手屠宰羊和制作羊肉的好手艺,一干就是40多年,也为他搞雕刻提供了资金保障。这些年,他用不锈钢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龙就有30多条,八角亭有4座,各种人物、动物200多个,弘扬了传统文化。为了雕刻先后用去不锈钢材料就有2吨多,雕刻加制造“沙杨半岛”前后花去100多万元,然而,他一点不心疼:“我不图名、更不图利,只想给后人留下些精神财富。”家人们总是默默支持着他。他的家庭雕刻园和“沙杨半岛”免费向游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