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学校校长吴丽华做客CETV4职业教育频道《职教中国》栏目,围绕“迈向现代化强国的职教密码”主题,与嘉宾就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学校、行业、企业如何联系在一起,如何更好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以及专业设置、校企“双主体”育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在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引领下,职业教育发生了系统性、格局性变化
用一句话来概括职业教育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一是定位准确,二是贡献巨大,三是充满活力,四是大有作为。我们目前打造了世界上体量最大的现代职教体系,就我们高职教育来讲,1400多所高职院校,每年近600万的招生规模,开设了1300多个专业,专业涵盖我们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相信未来,职业教育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
顺应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我们学校来说,我们是一所以航运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立足于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南通及长三角经济为己任,打造了“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所谓“一体”,就是以水上交通运输链为主体,包括造船、用船、管船,港口航道、物流这条水上产业链的专业为主体,辐射到路上交通和通用航空类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接的就是工程技术类人员,相信会更好服务于长三角整个行业的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惠共赢,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是将学校、行业、企业联系在一起的关键
作为学校,能为企业做些什么,解决什么困难,能够帮助他们联合攻关解决一些问题,让企业、行业能真正享受到职业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自然企业就会有主动性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中来。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和南通城市轨道集团共建了城市轨道产业学院,依托这个产业学院,我们为轨道集团整个1号线、2号线提供了我们的人才支撑,同时,轨道集团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职业资格认定,等级提升由学校来承担。在轨道运营实施的过程当中,在生产一线遇到的问题,校企双方组建团队联合攻关,学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企业感受到我们南通当地的高校,能够为其作产业上的支撑,轨道集团就把将近4200万的真实设备投放到学校。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双方互利共赢,我觉得用这种方式把学校、行业、企业联系在一起其实并不难。
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为目标人群提供品牌职业培训项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
开展职业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职业技能提升为引领,打造培训体系。结合航海类的培训特点,打造“五职三层”职业海员“育训一体”培训模式。所谓“五职”,就是在船员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从水手机工开始,水手机工、三副三管轮、二副二管轮、大副大管轮,直至船长和轮机长,这是职业资格晋升通道,不仅让参培人员有入门、解决就业的问题,也为农民和退复军人未来的成长树立目标。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有两种类型,一种由我们学校直接开展培训。作为一所航运类学校,我校有国家海事局授权的37项面向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法定培训资质,依托这些培训资质,我们在中西部地区举行了校企地联合招生。举个例子,我们和中远海运上海分公司、苏州泛洋这些航运企业在湖南怀化、贵州铜仁面向当地的农民招生,开展海员技能培训,培训考证取得通过之后,到联合招生的航运企业入职,解决了就业问题,船员的收入在职业教育这个工种当中一直是比较高的。除了自己做培训之外,我们对接譬如云南普洱职教中心这些中西部的职业院校,帮助他们取得航海类培训资质,对方院校就可以在当地招收农民和退复军人,开展航海类培训,服务当地的航运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这更有价值。
专业设置紧密对接行业产业发展,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在有这种现象,部分企业在招工的过程中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在少数院校当中遇到部分专业难以实现就业的问题。究竟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呢?我觉得主要是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引起的。在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打造了“1+4+7”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专业群,根据产业的需求,定期、动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这样就增加了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匹配度,这样,人就首先对接了。
第二步,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将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相对接,在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提出“双向四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港口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虚实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提出“三层六段,长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培养模式支撑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相互地更能够适应产业需求。
第三,我觉得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通过文化引领的方式。学校高度重视航海文化建设,在校内建有航海文化馆,同时,选树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了极地科考,每年我校都有老师到南北极,在雪龙号、雪龙二号上参加极地科考,我们参与亚丁湾护航。通过我校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撑、教育、引导学生向海图强、立志海洋的精神。我们也聘请大国工匠,譬如金牌船长、轮机长进校园,为学生传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立志于行业企业一线,真正通过思想引领,实现了中华职教社提倡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念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