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通讯员吴建东 赵越 何国庭)初秋时节,东台市堤西水乡五烈镇联窑村广袤的绿色田野里,正值生长旺盛期的水稻在微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满目翠绿,煞是壮观。在14组一片水稻种植区,一个肤色黝黑的年轻小伙子一会儿踏田查看水稻长势,一会儿蹲在田边仔细观察种植的大豆,全神贯注,一脸的认真,俨然一副种田“老把式”的模样。这位憨厚敦实的小伙子名叫陆晖乾,不要看他才30岁,但返乡种田当农民已有7个年头,是村里响当当的种田“牛”人。
2011年7月,陆晖乾从无锡汽车工程学校毕业后到上海闵行区大众汽车4S店从事钣金工技术工作。期间,他结识了来上海打工的安徽寿县女孩代珍妮,一来二往,两人日久生情,2014年底结为伉俪。他们憧憬着美好未来,计划通过努力在上海置业安家。
2015年初,在老家做粮食购销生意的父亲陆迎书打电话告诉他,家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不少外出务工村民的承包田需要找人代种,有的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镇村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他打算向外出的村民流转耕地,发展规模种植业。可是,自己年事已高,担心忙不过来。问他愿不愿意回来助一臂之力。于是,陆晖乾便与妻子代珍妮商量,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因为非常凑巧的是代珍妮的父亲在安徽老家也已流转种植了200多亩田,种植效益一直不错。2015年下半年,陆晖乾与妻子双双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启种田生涯,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刚刚回老家种田时还是有点不太适应,尤其是面对着农田施肥、虫害防控等农活时,显得有些茫然,必须一切从头学起。除了向父辈学习种田技巧,向种田能手讨教外,他先后多次到扬州、泰州等地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各种管理经验,还报考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课程等,只要一有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的,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由于他肯吃苦,年轻好学,善于钻研,边干边学,在不断摸索中掌握了农田种植的全套技术,并学会了无人机、植保机、插秧机、铲车、收割机等设备的操作技能,能够驾轻就熟自由操作。渐渐地,他从一个种田“门外汉”成为“小能手”。得到父亲的赞许和肯定,“自己种了一辈子田,现在看来,还是要交给年轻人去干。”
在父亲的鼓励和协助下,陆晖乾流转种植的耕地规模逐年增加,到2021年底,流转种植面积达813亩。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他以水稻、小麦轮作,一年种植两茬。并申请创办了思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成为新生代“农场主”,摇身为“东台大米”的种植大户。
为提高家庭农场的种植效益,他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了农业设施用地,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购买配套了沟、渠、电的田间农业设施;新建仓库和摊铺场地,添置了烘干设备,日烘干量由原来的60吨,增到260吨,能自储粮食2500吨。现如今,农场总投资400多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家庭农场效益越来越好。全年可收获优质水稻、小麦等农产品600多吨。
在自己发展起来的同时,他不忘乡邻,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还自觉帮助自种农户解决粮食烘干问题,帮助代购代销稻谷、小麦等,每年帮助加工烘干、代购代销稻麦7500多吨,年成交额500万多元,全年可获利50多万元。
平时,在其经营的农场里常年使用了4名农民工帮助开展生产及管理,但凡插秧、收割、管护等农忙时节,他都会临时使用一批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全年发放工资12万元,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思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先后入选省和盐城市示范家庭农场,并入围参选全省首届“百佳家庭农场”;他本人当选为镇人大代表等,并被村民们推选为村民小组长;他本人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并自觉地参加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学习。
陆晖乾说,种田虽然辛苦,但能锻炼人的意志,同样会有出息。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农村更加迫切需要拥有技能的有志青年加入。只有农村变美了,项目才能引得进来;村民富裕了,乡村才能振兴起来。
陆晖乾表示,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在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己将会继续努力,积极发挥省示范家庭农场的辐射带动效应,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务农,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共走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