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连云港赣榆:生态保护带变综合经济带
2023-09-07 09:39: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1
听新闻

在地球上,北纬35°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明活动,几乎都发生在它附近。因为气候适宜,它同时也是种植水果的黄金纬度线。

在北纬35°线上,赣榆区的西部丘陵地区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一。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地理优势,近年来,赣榆区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各乡镇的林果产业阔步向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从鲜果到深加工再到乡村生态游,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林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赣榆区全区茶园和各种水果种植面积已超9万亩。

光从纸面上,把这份神秘转化成看得见的美好,似乎顺理成章。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真正理解,什么叫“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曾经,看山难———

“这里原来都是荒山,山上都是石头,种什么都种不好。”

“2010年的时候,这里的土地每亩60元一年都没有人愿意租。”

如今,喜山清、获金山———

面对曾经无人愿意踏足的荒山,赣榆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探索实践,使林地在成为生态保护带的同时,又成为综合经济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极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使之变成了瓜果满山的绿水青山和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问题:满山石头和贫瘠沙土如何生金?

“这里原来都是荒山,山上都是石头,种什么都种不好,距离附近村庄还比较远,也没人愿意来种地。”站在赣榆区金山镇泊船山山坡徐福生态园的茶园中,看着身边忙 碌的采茶工,连云港超豪生态绿茶专业合作社厂长韦好余回忆起当初开荒种茶叶的场景,“2006年,我和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要不我按照程序承包种茶吧, 总不能让这片山荒着啊。”

“原来的地势山上留不住水土,我们就找来挖掘机移走石头改善土壤,在山上建起了梯田。建梯田,除草施肥,种植茶树,真的是咬着牙干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坚守下来,韦好余的茶园规模已达400多亩,年产量3万多斤干茶。

茶叶是种了出来,但门外汉不会炒茶怎么办?韦好余南下北上交流学习,不断摸索创新。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连云港市第七届名优茶评比活动中,韦好余公司的茶叶获得金奖第二名的成绩。“现在,我们这里的茶叶不仅价格上去了,还供不应求,想要买还得提前预订。”

如今的金山镇,种植茶叶近两千亩,带动周边5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近万元。金山镇副镇长孙雷介绍,目前,该镇结合镇域片区位置和自身发展现状,已确定镇北部茶果种植、中部村企共兴、东部花卉蚕桑、南部稻麦两熟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距离韦好余的茶园几十公里外,黑林镇沃田蓝莓种植基地,沃田集团副总裁李松也对当年6500亩荒山变种植热土的过程历历在目。

“2010年的时候,这里的土地每亩60元一年都没有人愿意租。一是沙土十分贫瘠,种植农作物产量低;二是当时没有滴灌技术,丘陵山区不好种植。”李松说,但是,对于蓝莓来说,天然的酸性沙土却是难得的“宝藏”。

把 生态劣势转化成生态优势,再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黑林镇率先推进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实施节水灌溉工程,11个水果园区总面积两万 多亩,全面实现节水灌溉,有效促进作物高产,提升作物品质。“现在我们三大片区内遍布十多个水库,通过水利系统的改造和滴灌技术,精准施肥浇水,把无人打 理的土地变成了绿水青山。”李松介绍,“目前,我们已建成7000亩高标准蓝莓种植项目区,拥有国内行业自营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蓝莓庄园。”

“经 过十余年的悉心呵护和扶持培育,目前黑林全镇蓝莓产业年产值近3.5亿元,种植面积1万余亩,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黑林镇组织委员 李政表示,该镇还成立家庭农场联盟及连云港金清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0家果蔬、农作物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和 “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种方式开展蓝莓等林果种植销售,让更多的荒山变成了绿色的致富家园。

除了蓝莓和茶叶,赣榆区还种植了苹果、黄桃、猕猴桃、葡萄和梨等各种水果,包括桃园面积4万亩、猕猴桃面积超万亩、梨园面积5610亩……成了北纬35°这一黄金纬度线上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荒山变绿了,农民也变富了。

升级: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的多赢发展

勤劳的赣榆人并未满足基础的林果种植,他们还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多赢发展的迭代升级。

沃田蓝莓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在种植基地建立了27个设施大棚,还成功试验引进了无土栽培。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蓝莓的品质和上市时间。“蓝莓提前到春节前后开售,单价会更高。”李松表示。

如 今,沃田集团已是全国唯一一家蓝莓全产业链运营公司,也是蓝莓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涉及品种研发繁育、种植、鲜果冻果初加工和蓝莓深加工。2019年建立 的深加工生产线,可以生产蓝莓干、蓝莓汁、蓝莓花青素、莓冻干和蓝莓浓缩汁等产品。目前,该深加工生产线一年可处理2万吨蓝莓冻果,销售额近亿元。沃田的 蓝莓干已经成为三只松鼠、百草味和洽洽的主要供货商。此外,沃田还联合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共同开发建设智能化蓝莓种苗繁育中心,实现种苗生产信息化、 自动化、精细化和生态化管理,研发了国内首台代替人工的扦插机。

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黑林镇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 们镇累计投资800余万元在大树村红色文化体验区东南侧建设大树庄园,结合山区丘陵特点,采取梯田式种植公爵、绿宝石、莱克西等早中晚错峰成熟蓝莓品种, 打造蓝莓采摘观光体验园。”李政说。目前,黑林镇把乡村生态旅游与刘少奇旧居、大吴山战斗抗日烈士纪念碑、八路军115师在大树陈列馆、红色互动体验区等 红色资源串联,形成集党性教育、红色游览、餐饮住宿、红色情境互动、绿色采摘等于一体的“农旅游线”,让无形的红色文化碰撞有形的特色产业,促进“红绿” 产业融合发展。

在金山镇,韦好余同样在为农旅融合发展做着努力,并开始分享其带来的红利。

“我 们合作社2009年由连云港徐福生态园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源于当地脱贫攻坚项目,合作社与徐福生态园是融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和经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 专业化实体。”韦好余表示,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走生态建设之路,发展绿色产业,治理荒山丘陵,保护生态环境,传承茶业文化,带动农民致富。

为 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韦好余发展了新品种茶园120亩和山楂园100亩,主要完成农耕文化展示、农旅休闲观光建设的规划布局设计和部分设施设备购置。“现 在茶园、山楂园基本成园,农耕文化展示园也完成了农旅休闲观光和体验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具备开展农耕文化展示、农旅休闲观光条件。”韦好余说,预计到 2024年,项目就能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新建茶园可以采茶,山楂园进入结果期,“我们有各种传统农具和茶叶生产工具,可以开辟各种农事体验项目,为 农游客人了解和提供实践及体验场所。同时,我们还设立茶道体验场所,供客人品尝不同品种的茶叶,体验茶文化。”

泊 船山环拥徐福庙、徐福广场、徐福山庄和怀仁水库等景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面对发展新方位,我们镇组织再延产业链,做 大做强茶叶经济,主动融入全区‘绿色林果’产业党建示范带建设,推动景区景观与休闲农业融为一体。”金山镇副镇长孙雷表示,通过实施泊船山景区配套设施提 升项目,全面提升农旅融合硬件水平,助推茶经济发展。同时以徐福文化节为契机,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联合镇内赵湖“美小村”、鲜切花基地等打造“二月忙 年、三月踏春、四月赏花、五月品茶、六月采摘、全年乡村游”新业态、新产业,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谱写茶果翠、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富 民兴村新篇章。

模式:因地制宜拓展生态振兴之路

“目 前,赣榆区林果产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该区积极引导以种养大户、企业、社会为投资主体 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社员+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公司)、电商以土地、资金、技 术等要素作价入股,建立利益连接机制,让其主动承担种养、销售等环节的管理,让农民从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中受益。

与此同时,赣榆区利用黄桃、蓝莓、猕猴桃等林果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政府搭台、龙头带动、电商参与,促进林果经济融合发展。涌现出沃田蓝莓、金公果业等重点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区林果产品深度开发、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在品牌化方面,“徐福绿茶”和“夹谷春绿茶”商标被评为市老字号商标,“沃田蓝”和“苏北情缘”等农业商标叫响苏北鲁南。茶叶、葡萄、猕猴桃等经济林果产品多次获得省优质农产品金奖等荣誉称号。

生态绿色双赢的新路子是探索出来了,但赣榆区的林果产业依然面临品牌不强、龙头不多等难题。

问题怎么解决?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把优势用在刀刃上。

“我 们应当发挥赣榆电商全国领先、发展迅猛的优势,来扩大林果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品牌效益。同时,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大户(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或 国际、省合作示范社,以点带面、示范辐射,更好地发挥其支农带农作用,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 政策扶持方面,还需多部门联动,出台更有激励性的引导政策,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政策支撑。比如对典型示范基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资金奖励,优先解决 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将林下经济生产机械和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林下经济比较效益,着力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大发展, 完善市场营销机制,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对接方式,加强市场信息分析和研判,及时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规避市场风 险,使林果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不管选择哪种模式,有一条原则毋庸置疑: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挖掘生态优势,才能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让生态持续释放红利。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