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本地蔬菜,直送海门全区,蔬菜包共8款菜,12斤左右,随机发放绿叶蔬菜6款,茄果类2款,30元一份。”4月5日以来,海门区常乐镇所有镇村工作人员的微信朋友圈,都在传播着这条“疫线助农”信息,解决在疫情特殊情况下的农户蔬菜销路问题。
常乐镇农业产业发达,各村居蔬菜种植户较多,他们少则承包几十亩,多则承包上百亩。目前,正值一大批瓜果蔬菜的成熟销售旺季,大棚种植的大批量青菜、菠菜、芦笋、莴笋等都亟待采摘,但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影响了农户的销售,让他们慌了神。“我们的蔬菜要运到外地,现在运不出去了,怎么办?”“这是我们一大家子的心血啊,卖不出去只能打掉,打掉了又太可惜......”农户们看着满田的蔬菜,愁急了眼。
“疫情之下,既要守护好村民的身体健康,更要抓好民生发展。”常乐镇党委书记顾闯说。连日来,为了给农户拓宽销路,常乐镇线上线下多管齐下,全力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
今年初,该镇的颐生村、官公河村等9个村居联合成立了集体性质的南通四季常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总经理许庆峰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常乐的蔬果销至海门全区?此次疫情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巨大影响,催化这个构想迅速变成了现实。
在全面了解各村蔬菜滞销品种和数量的基础上,南通四季常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开设了线上蔬菜销售平台,发布了“‘乐’农‘疏’菜 疫线助农”项目,推出不同的蔬菜套餐产品,每天发布蔬菜采购信息。
“我们把农户种植的蔬菜打包成蔬菜包,分成30元和20元两种,同时,建立海门城南服务群、城北服务群,引导市民入群,登记购买需求,再进行统一配送。”许庆峰说,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程度,公司坚持当天采摘、定点存放、当天打包配送,听说是解决农户蔬菜滞销,海门的市民都很积极,争相购买。
4月8日下午15点,常乐镇麒北村村口,村民宋怀宝麻利地把几十袋青菜搬上转运车,看着自家大棚种的蔬菜重新打开了销路,他长舒了一口气。“疫线助农”项目不仅缓解了农户们的燃眉之急,也为群众享受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提供了便利。目前,南通四季常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已经与50多户种植户建立起帮扶销售模式,共计销售近2000单。
线上销售“不打烊”,线下大宗“不停歇”。4月10日,在颐生村和官公河村,一批批的莴笋正由村干部们和志愿者们称重装箱,在对车辆进行仔细消杀后,将蔬菜包扎成捆运进车内,运往各个买家企业。原来,正当农户们因为滞销的莴笋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干部们纷纷发动人脉,联络起需要大批量莴笋的企业、超市等,化身蔬菜“经纪人”,为滞销的蔬菜探寻出了销路。经过村干部们的努力,目前颐生村已经成功售出蔬菜一万多斤,官公河村也已经和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取得联系,每周可以出售约1万斤莴笋。
为了更广泛地帮助种植户卖菜,常乐镇的镇村干部们还通过转发朋友圈、点对点联络等方式,宣传本地新鲜果蔬,大家纷纷争当起了“卖菜郎”。今天哪个亲戚家要订菜,明天哪个邻居家要订菜,这样的消息近日经常出现在镇村干部们的朋友圈和微信群。
庵宝村是全镇蔬菜种植大户,针对村内种植销售困难的问题,村干部们纷纷发力,通过网格微信群等积极宣传大棚蔬果的购买方式。每天,村干部们的手机微信提示音不断响起,百姓们根据提前预告的成熟蔬果种类进行线上下单,村干部们安排完成采摘、包装等工作。短短一个礼拜,从头几天的零星订单,到后面平均每天四五十单,村内大棚果蔬的销量高达1500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