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讯(戴志鹏 赵晨阳)眼下,正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节点,在江苏省宝应湖农场第二生产区,农技人员正操作无人机喷洒穗期病虫防治药剂。这是今年第3次进行无人机综合防治,主要防止穗颈瘟、两迁害虫等对水稻后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促进水稻更好生长,提升产量。

为做好绿色防控,近年来,农场始终坚持智能化、科技化、数据化先行,通过无人机每周对全场水稻长势进行实时拍摄形成数据图片,对土壤墒情、苗情、虫情、灾情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物联网运算,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这种智能化监控方式有效实现了田间的高效管理。根据动态监测图,农技人员将合理采购选用符合省绿色名录规定要求的农药按面积进行定量、定片洒药。

据了解,今年全场5万亩水稻,共投入100多台无人机进行绿色防控。无人机监管平台,对飞防作业实时监管,切实提高防治质量和作业效率,有效保障在田水稻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全场水稻肥料纯氮用量在20kg/亩以内,农药纯品在0.38kg/亩,全部符合绿色基地要求。农场水稻生产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用药防控成本较同期降低7.2元/亩,降幅约6.8%,亩产提升近100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