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促使不少人养成了线上购物消费的习惯。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通知,提出打造线上节庆消费提质升级版,引导电商企业开启春节“不打烊”模式,线上举办年货采办、赶大集等促销活动。
今年春节,江苏多个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不歇业,从城市到乡镇地区的电商网络也蔓延开来。线上经济在虎年春节期间再次快速发酵,在此过程中,江苏人也成为网购大军的重要力量。
促消费,企业平台共享线上机遇
春晚是过年期间最大的文娱IP。2022年,发源于江苏的电商巨头京东绑定了春晚列车,成为其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并发放了15亿红包和好物,进行了691亿次互动,售出超千万件优质农产品。
春晚的电商“红包雨”掀起了网购的新一轮热潮。大年初一下午,家住南京郊区的吴女士在京东商城购置了一台移动硬盘,年初二她便收到了货物,速度大大超出了 她的预期。京东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物流的不断下沉与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今年是京东连续第十年推出“春节也送货”服务,让超过300个城市、近 1500个区县的消费者,即使是在除夕、大年初一也可以正常下单收货。“过年期间超过20万名京东物流人员连夜值守,全力保障消费者年货购物需求。”记者了解到,依托这样的稳保供服务,京东春节期间的线上成交额9年已翻11倍。
江苏不少农业企业也成为春节线上购物狂欢的受益者。“听说我们的产品要上春晚,大家更有干劲了,春节期间也不歇业。”江苏宿有千香公司在京东平台销售宿迁骆马湖“霸王蟹”,得知京东平台春节不打烊的消息后,总经理钱晓红心里乐开了花。该公司专门为京东年货节准备了10万只来自骆马湖的“霸王蟹”,销售情况喜人。
其他电商平台也紧抓春节消费旺季的机遇“虎虎生威”。阿里春节消费报告数据显示,从除夕到正月初四,天猫滑雪装备同比增长超180%,冰上运动品类同比增 长超300%。在淘宝天猫平台上,年货商品的“含虎率”高,虎年卫衣、虎年包包、虎头帽等商品的成交量大幅提升,与“虎”相关年货的搜索量同比增长 874%。一些名称中带有“虎”字的品牌也跟着走俏。据不完全统计,带有“虎”字的品牌销量同比增长近70%。
两相宜,实体店畅游消费“流量场”
大年初三,镇江市民汪女士早上八点便来到南京新街口逛街。由于时间早,商场店铺都未开门,闲逛到德基广场时,她看到了橱窗内心怡的衣物,通过扫描橱窗上的 二维码,她很快在线上平台完成了下单。“这次来南京购物时间紧张,没想到商场也可以线上购物,还有很多优惠,这样的体验很新颖。”汪女士连连点赞。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31日至2月15日,德基广场以“金陵过大年”为主题,依托德基APP线上电商功能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橱窗夜经济”。德基广场相 关负责人介绍,顾客在非营业时段可通过广场活动店铺橱窗扫码参与线上限时购买优惠,实现自主下单、送货到家。此外,针对春节离店返乡人群,德基APP也同 步开设了“橱窗夜经济”专区提供活动商品购买、专柜闪电发货服务,为顾客带来“过年不打烊、专柜正品送回家”的线上购物体验。
距离德基广场几百米的苏宁易购商场的消费者同样可以享受到线上线下融合的福利。记者了解到,苏宁易购面向南京区域市民发放人人可领的家电年货购物红包,2 月8日前至南京区域任意苏宁易购门店选购相关产品时都可抵扣使用。而总部位于南京的汇通达聚焦三、四线消费市场,在春节期间开展了“2022汇通达第五届 超级年货节”活动,联动全省2000+乡镇小店开展线上线下联合促销,累计实现销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67%。
此外,直播也为线下销售提供了更多机会。2022年春节前,宿迁掀起消费热潮,点燃全民“扫货”热情。京喜、迁万家、乾隆江南等20余家电商平台和生产企 业,推出300余款年货产品。京喜开展区域覆盖性的特色商品直播,全渠道多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便捷超省的购物体验。泗洪县持续推出大闸蟹、小龙虾、小香芋等 地方特色产品直播营销活动,大力推动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新体验,元宇宙让消费“更上头”
在江阴工作的刘琪,大年三十带老婆孩子回兴化老家过年。大年初一,读初二的孩子拒绝了他给的红包,却希望他购买一款号称“元宇宙”游戏中价格相当的皮肤。
去元宇宙里面过春节?这一想法虽然超前,但也在逐步实现。春节期间,算法艺术家“道龙”创作的可编程NFT艺术作品《元宇宙烟花》推出,用户购买的每一份 元宇宙烟花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不仅包含一段美丽的数字烟花视频,更是一个建立在区块链上可编程交互NFT艺术作品,并拥有其获得的全部商业收入。此外, 全球首件数字年画作品《火虎门神》也于1月30日除夕前夜全球首发。
元宇宙中XR技术及数字货币等也成为如今线上消费的重要工具。苏州也成为全国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之一。随着数字人民币推进速度的加快,美团、京东以及滴 滴、携程等电商平台相继开通了数字人民币的支付通道。阿里巴巴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Buy+购物计划,布局AR/VR购物;2021年10月,阿里巴巴 建立XR实验室,探索元宇宙的更多可能。
江苏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