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文学与审美”暨第四届新世纪外国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2024-05-21 10:15:00  
1
听新闻


5月10-12日,第四届新世纪外国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办。研讨会以“文学与审美”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后理论时代重回审美批评传统、重塑审美原理,探讨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审美批评范式,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学研究话语寻找新的出发点。

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与文化》主编曾艳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主持。

沈扬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主办方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编辑部致以诚挚的谢意。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河海大学“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的培养目标,以及河海大学外语研究的学科方向、鲜明特色和办学成果,认为本次研讨会胸怀“国之大者”,呼应时代召唤,能够打开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效贯通的新视野,助力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曾艳钰教授指出,审美批评是一切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其他文学批评显在或者潜在的条件。在当下,重拾审美批评是要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更深入地探索外国文学研究的本质和内涵。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在后理论时代探索新的审美批评范式,也是在中西比较视野下探讨文论的会通和互鉴,更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和新文科潮流下深化文学审美教育、拓展跨学科研究路径。

本次主旨报告环节邀请湖南师范大学陈众议教授、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南京大学但汉松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韩启群教授、北京大学李宛霖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周雪滢副教授、河海大学法语系教师陈思宇等先后就“文学与审美”这一主题作主旨发言。发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郭棲庆教授,南京大学何宁教授分别主持。

陈众议教授在题为“新审美批评与新世界主义”的发言中,结合魏晋以来中国文学批评资源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文艺审美功能,回应西方新审美主义的新审美批评。他以传统意义上被我们认知为战争史诗的《荷马史诗》引出审美问题,而后对审美主义、新审美主义和体现我国文艺批评向度的新审美批评进行梳理和阐释。

王守仁教授在“现实主义与审美”的发言中为我们梳理了现实主义文学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强调现实主义文学是生活的审美表现,是时代的文化表征,开展审美文学批评应该是构建现实主义文学原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提出现实主义的审美原则有逼真、碎片化和真实,从而达成真善美的一致性。

刘建军教授以“数字人文:一种新文学批评范式建构的断想”为题,关注数字人文概念的剖析,强调数字人文的核心词应是人文,要反思和重构数字条件下的人文形态、人的主体地位、思维方式和创新性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方式,关注人文情感及其深层的复杂多元问题,思考文学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李宛霖副教授“文学批评的语境化之路:从文化修辞叙事学的角度看人物叙事”的发言中,从现代文学批评史出发,重点考察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表现和意义,挖掘语境意识,提出“文化修辞修辞学”的概念,对查尔斯·布朗小说中的人物叙述在审美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意义进行阐述。

韩启群教授对21世纪西方“物转向”思潮的流变进行梳理,探讨进入新物质主义时代的审美范式和审美流变,她谈到了“转向物”、“转向研究扩容”、“转向物质动能”,并且引入时代坐标和中国视角,与西方“物”论展开对话,同时纳入时代危机语境和科技前沿发展,从而深化我国生态文学研究。

周雪滢副教授以伍尔夫代表作和中国美学的联系切入,融入道家的物性神秘主义,结合中国艺术和哲学在西方的影响,探讨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道家思想与生态美学思想,以非人类中心叙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重审人的主体性和自我认知,最终学会直面无常并与死亡和解。

但汉松教授以海明威与现代主义绘画的关系和互动为切入点,重审海明威的现代主义美学,认为海明威在写作中追求的不是所谓简单的电报体,而是一种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精确性。他以《大双心河》中鳟鱼飞钓的极致书写,阐释海明威密歇根垂钓之旅与自我整全性的呼应,从而进入一种“行动先于思考”的独特小说美学。

陈思宇老师梳理了迄今在法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古典书画家石涛进入法语语境的推介史。她认为石涛在法兰西的经久不衰与法国读者的审美偏好、阅读习惯等因素紧密相关。文学与审美的双重交汇使石涛获得超越时空的持久生命力,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海外传播的重要代言人。

5月11日下午,与会学者围绕审美与文学批评、文学与跨媒介研究、文学与叙事、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等议题进行分论坛研讨。点评专家也从研究问题和价值、中国视野和中西文明互鉴、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与研究指向的人文性、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等角度对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点评和互动。分论坛汇集了来自全国近六十所高校的学者和研究生的智慧和见解,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风采和实力。

在5月12日上午的主编论坛中,《外国文学》杂志主编金莉、《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外国语言与文化》和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执行主编曾艳钰、《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复旦外国语言文化论丛》副主编陈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主编孙毅、《外国语文研究》副主编张翼,围绕“什么是好文章”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各位主编就期刊定位、论文选题、结构逻辑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发表见解,也强调写作要确认研究“真”问题,与文献进行对话,更要投入情感、倾注心血。随后,各位主编与青年学者们进行现场沟通和对话。

最后,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作大会总结,认为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所展现的深邃见解、独到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为今后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会议的成功举办印证了文学与审美这一话题的时代意义,体现了《外国语言与文化》期刊的学术号召力,更展示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本次研讨会由《外国语言与文化》编辑部主办,由河海大学社科处、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六十余所高校近200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会。

通讯员栾天宇

标签:
责编:李梦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