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当今时代主题,更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0月11日,2021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式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南 京进入“赴金秋之约,洽赢未来”时间,并再次向世界发出携手创新的邀请。作为推介南京、投资南京的重要“窗口”,金洽会带动引进了南京80%以上的合同外 资、90%以上的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而本届金洽会更是围绕“开放发展”主线,聚力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用开放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独特而不凡”的新南京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南京,“独特而不凡”最为恰当。2021年,南京遭遇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袭击,在与病毒进行短兵相接的遭遇战中,南京以较短时间控制住了 疫情,同时迅速出台“助企十条”“暖心十条”等政策,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有数据显示,南京继去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十强后,今 年1月至8月保持8%的较快增长,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幅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南京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经济韧性不断突显。
独特而又不凡的南京,除了在发展经济方面动力十足,叠加优势也日趋明显,并为南京新一轮发展带来广阔空间。目前,南京不仅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点,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成为首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规划,科技部还批复同意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 市。为集聚更多资源优势,南京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南京位居“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18位、国 内城市第4位。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在开幕式上介绍,未来,南京将继续扩大双向开放,着力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示范区,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大通道、开放型经 济新体系,将南京打造成枢纽经济高地、资源配置高地、制度型开放高地和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地,真正使高水平开放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生根”与 “深耕”海外朋友圈
其实,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南京已经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不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同类城市前列,经济总量也实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研发投入强度达3.38%,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6%。面对这样 的成绩,南京并不满意,仍在不断寻找“走出去,引进来”的合作机遇。
为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南京主动 “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融入世界科技创新生产链,更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全城创新。现已拥有99座国际友城,“朋友圈”扩展到52个国家,世 界500强企业中有111家在宁落户。在国际化城市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20)中,南京位列大陆城市第7位。
同时,南京也紧盯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间的“生根”与 “深耕”,在与这些国家开展深度、双向交流时,南京与23个国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立海外协同创新中心30个,促成一批项目落地生根。在全球“自然指数 —科研城市”排行榜中,南京位列全球第8位,较2015年前进11位。今年,国家科技部肯定了南京“树立了创新驱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并批复南 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诚意满满的“礼遇”
众所周知,创新正为南京强劲的活力和强大的韧性提供支撑。而目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创新产业版图重构、经济结构重塑之中,如何让持续创新的南京充满强劲动 力?为抢占创新先机,本届金洽会开幕式上,南京不仅用“自身魅力”向全球创新者发出共赢未来的南京邀请,还给出了诚意满满的“礼遇”。
近年来,南京对标最高标准、接轨国际规则,连续3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全力为来宁投资创业的企业和人才保驾护航。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在推介南京时介 绍:“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创新名城积厚成势、创新主体加快裂变、创新载体系统集成、创新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把城市创新 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站在新的高度,为精准滴灌创新活水,南京制定了全周期惠企政策等专项配套文件,如,针对不同企业量身定制了精细化扶持政策;对初创型科技企业承诺,自获利 年度起3年内对地方的经济贡献全部奖给企业;对独角兽、瞪羚企业则提出,将按其当年新增贡献超过全市平均增幅部分,连续3年给予50%的奖励;对于转型升 级的工业企业,南京专门设立近6亿元技改奖补资金。对八大产业链关联企业,按其牵头攻关任务或承担国家攻关项目研发投入的15%给予奖励。
而在创新人才方面,南京更是持续加码,配套制定紫金山英才计划、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人才安居保障提速计划等,计划到 2025 年集聚顶尖人才(团队)100 个、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3000 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 1000 名、累计引进创业就业海外留学人才 8 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突破 10 万家。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