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强党建兴文化育人才 宜兴推进乡村振兴“抓手”多
2021-05-31 09:27: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纪树霞 张红

“要推动宜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不久前召开的宜兴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说。

近年来,宜兴市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为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保障,全面推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从“一张蓝图”到“一幅实景”,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的辛苦耕耘。近年来,宜兴持续聚焦“头雁”选育,通过进一步配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描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2020年基层党组织换届为契机,宜兴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一次性选举成功率达100%,村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1.5岁,具有大专及 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较上届增加5%。宜兴还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明确各镇(街道)按照1:2的比例,统筹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其中45周岁以下 后备人才不少于60%,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有651人被纳入市级村后备干部人才库。

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宜兴各基层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在基层党委带领下,各村通过提升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确保至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

“文化+”托起乡村产业新亮点

对于有着7000年制陶史、2200多年建县史的宜兴来说,文化给这座城市带来最深厚的自信,也是推动发展最持久的力量。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宜兴许多乡村注重深度挖掘和开发文化元素,发力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打造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让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每年盛夏,徐舍镇美栖村都会迎来数万名游客。这里花似锦、灯如海,花衬灯、灯映花,原先150亩荒地成为花田灯海、激活“美丽经济”,这是充分挖掘优质资 源、弘扬传统文化的成果。据美栖村党总支书记宗华东介绍,花田灯海的创意与美栖村传统习俗有关。美栖村早先叫木樨里,木樨就是桂花,上世纪30年代,每年 中秋节前后,美栖村都会举办灯会,吸引各地游人前来观赏。而今,把这一传统民俗挖掘出来并且创新发展,将继承传统习俗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美栖 村的跨越式发展。像这样以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的村庄,在宜兴还有很多。

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提升乡村传统文化行业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和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发掘保护利用紫砂等文化遗产,把乡村产业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基础相结合,正成为宜兴进一步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一把新“钥匙”。

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以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新模式,已成为宜兴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范泽锋是全国有名的紫砂艺人,2009年牵头成立了全国首 家以农民手工业为基础的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一批优秀技师免费带徒教学,其中省工艺美术大师范伟群将一身好手艺传授给社员和村民,至 今已授徒近200名。目前,西望村拥有6个综合性产业基地、15个艺术创作团队、300多家个人工作室,获得专技职称的乡土人才由不足40名发展到近 400名。西望紫砂从单一的壶艺制作发展成陶刻、雕塑、堆花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艺术体系,诞生了108位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

去年,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发展和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公布江苏省第二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能手、新秀,宜兴有64人上榜,数量居无锡市 前列。围绕“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宜兴不仅将优秀乡土人才培养纳入“陶都英才”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搭建本土技能比拼舞台,还鼓励他们参加省乡土人才 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等高级别赛事,推动更多人才在比学赶超中脱颖而出,同时将乡土人才纳入村书记后备人才队伍统筹考虑、统一管理,完善“选、育、管、用”制 度体系,进一步发挥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和作用。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