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叶
“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每天就做四件事:一日三餐、菜园劳动、娱乐活动和业余爱好练字,日子过得特别幸福、充实。”68岁的南京人陈志海从1972年成家时开始记账,无论是一只碗、一个盆、一口锅、一把锄头等家庭财产,还是日常收支、人情往来等生活明细,他都会一笔笔、一项项地记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账目清晰记录了他的收入变化:1972年到1985年,累计收入6200余元;1986年到1995年,累计收入27000余元;1996年到2010年,累计收入超过43万元。
陈志海的家庭账本,是江苏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5月20日,江苏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人民生活专场发布会。会上,省统计局、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和常州、宿迁等设区市,亮出了一份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获得感成色足:钱袋子更鼓了,“百姓富”得到真正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紧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扎实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百姓富”得到真正体现。
数据,是成绩的直观体现。2020年全省人均GDP12.1万元,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63%提高到73.4%。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254.9万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等核心指标可窥一斑。”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兴远表示,2020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390元,2012—2020年累计增长93.4%,收入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8年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8.6%,快于人均GDP增速1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发展。恩格尔系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30%-40%为富裕,我省居民生活进入相对富裕阶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八大以来,全省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72.89万人,年均新增超过130万人,绝对数量跃居各省区市首位;就业结构更加优化,截至去年末,全省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人口占比分别提高至85%和70%,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创业人数年均增长近16%;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去年末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55.1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增加到930人。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部署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力争把江苏打造成为全国高质量就业先行示范区。”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介绍,围绕重点群体,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围绕富民增收,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围绕转型升级,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围绕均等高效,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提质行动计划;围绕降本减负,实施援企稳岗行动计划;围绕优化供给,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
幸福感可持续: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无小事,与百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从草屋房到现代化社区,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江苏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常州聚焦大板房改造等百姓痛点、难点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打造“红色物业先锋管家”为民服务项目,将63个老旧小区融入周边历史环境、彰显里弄文化要素,老城厢焕发新魅力。苏北地区三年累计改善约25万户,群众满意度达93.3%,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此外,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末,全省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大于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同一时期,江苏居民从对衣食住行生存的物质需求向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层次转变,文化产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
2020年底,全省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17个,博物馆345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十二五”末不足0.16平方米发展到“十三五”末的0.37平方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文化休闲娱乐生活更加丰富,2020年度全民阅读指数达74.3。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安全感有保障:幼有所育病有所医,社会救助更加健全
教育是民生之首,关系着干家万户的未来。江苏科学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和乡镇乡村振兴规划中,明确教育的专项规划并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建学校。近年来,我省每年都把教育资源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按照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行项目化推进,每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以上,义务教育学校350所以上,普通高中50所左右。
医疗是民生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江苏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全覆盖。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3.58万个,比2015年增加3900个;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2.8万张,比2015年增加了11.4万张,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南京市、淮安市、连云港市以及启东市、新沂市等被国务院表彰,综合医改试点成效明显。去年,我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住院患者满意度全国第一、门诊患者满意度全国第二。同时,养老服务业加快推进,2020年末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40张,每年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达到260万。
教育医疗齐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把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并在建好学校的基础上采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办好学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努力让老百姓更加满意。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泽森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加快构建整合型、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江苏基本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至160元。对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涵盖受灾人员、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国率先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从20种扩大到30种,低收入人口定点医院住院个人负担比例由2016年的32%下降到7.56%,重点人群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打造‘人本民政’‘法治民政’‘协同民政’‘智慧民政’,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适度扩大基本生活救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完善‘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措施。”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同进说,推动高效能社会治理的基层活力充分激发、高品质生活的民政公共服务更加多元,健全涵盖托底保障、权益维护、关爱服务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