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十三五”以来,江苏全省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以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占全国5.5%的粮食,养活占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粮食总量平衡、口粮自给、调出有余的不凡业绩。这个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更得益于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充分体现了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驱动作用。
今年,江苏将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推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持续深入开展?9日,在昆山召开的全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现场推进会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明珍表示,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创新技术绿色、品种优质、产出高效的创建目标导向机制,突出绿色发展,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精确定量栽培、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因地制宜实施轮作休耕、“水稻+N”等绿色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有机肥等绿色投入品,示范片化学农药、化学肥料要比常规生产分别减5%以上,利用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突出品质提升,加强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筛选与示范,引进开发彩色稻(米)、富硒大米及富锌大米等特色功能稻米,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力争示范片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格盖面80%以上,全面提升稻米品质水平。突出节本增效,适应劳动力短缺和规模化生产要求,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全面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条件地区要加快推进智能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唐明珍表示,深入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就是要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主动争取参与示范片建设,通过1-2年的培训与带动,促进提升科技应用、生产管理、市场经营等素质,破解困扰多年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各地在选择确定示范片地点的同时,就要掌握示范片内各类主体的数量、类型、特点及发展需求,选择有参与意愿、有资金支撑、有发展前景、有带动能力的主体,采取主动申报、全程监督、先建后补等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将示范片建成订单种植、加价收购、品牌开发等产业化基地。”他表示,要推进各类主体从种、到管、到收、到产业化经营全程参与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活动,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装备推广者、政策和市场信息传导者、全产业链发展的先行者。并且从示范片建设中获得物化技术补贴、省工节本增效、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不仅能够增强参与积极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增加收益,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水稻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会上通报了2020年各地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情况,解读了2021年初步工作方案。此前一天,全省耕地轮作休耕暨水稻集中育秧现场观摩培训会在昆山市召开,部署今年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耕地轮作等重点工作。
记者 吴琼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