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聚焦特色产业 句容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2020-09-10 10:12:00  来源:江苏经济报  作者:朱梦笛  
1
听新闻

烟雨江南稻谷黄,山乡秋色别样美。句容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称,也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强市,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形成了应时鲜果、有机粮油、优质茶叶、草坪苗木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取得了“戴庄经验”“丁庄范本”“西冯模式”“唐陵路径”等“三农”改革发展重大成果。翻开句容各乡镇板块,个个都有当家产品和响亮品牌。如何成功探索出这条具有时代特征、镇江特质、句容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9月9日,记者走进句容,寻找其中奥秘。

从“一粒葡萄” 看“一个世界”

夏秋之际正是葡萄飘香的时节。走进茅山镇丁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路面、整齐划一的葡萄大棚、漂亮别致的农家庭院,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新鲜可口的葡萄……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眼下,丁庄葡萄已闻名四方,走向世界。正如其品宣:“一粒葡萄,一个世界”,小小一粒葡萄蕴藏着偌大的乾坤,饱含着深厚的情怀,传递出质朴无华的智慧。

1989年,全国劳模方继生“初体验”种植2亩葡萄园,经过30余载精心培育、匠心传承,如今丁庄葡萄种植面积已翻了万倍,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也让当地百姓蹚出了小康路,成就了致富梦。“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葡萄产业让茅山镇实现了产业根基更牢固、农民生活更富裕、农旅结合更紧密。” 句容市茅山镇党委书记侯伟说。

为了扭转果农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丰产不丰收的困境,2015年,丁庄成立了丁庄葡萄合作联社,进行“五统一”管理,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 “小市场”有效衔接,抱团闯市场。“我们深化拓展上海开市客、百果园、盒马鲜生、北京果多美等销售渠道,全面提升丁庄葡萄议价能力和溢价效应,标准串的 ‘阳光玫瑰’葡萄最高卖出498元一串。”侯伟称,丁庄葡萄亩均收益达到1万元,核心区果农人均年收入达到41500元。

同时,丁庄还全力推动“接二连三”,打造“整产业链、全绿色化、深融合度、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实现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有效带动全镇乡村旅游发展,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销售收入近5亿元。

种植“小草坪” 发展“大产业”

盛夏时节,依山傍水的西冯村绿意盎然,3000多亩的草坪宛如一块块绿色地毯错落有致地镶嵌在茅山腹地。

作为茅山水库搬迁移民的主要安置村,西冯村尝试涉足草坪产业,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草坪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如今,西冯村早已脱下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绿色产业化示范单位、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等。“过去种水稻,辛苦不说,一年到头每亩只能赚400元左右,现在种草坪,每亩至少能赚五六千元。”西冯村种植大户周贝根边忙着打捆草坪,边笑着说,“自家承包了60亩地种草坪,去年赚了36万元。现在我一人管60亩地也不觉得累,真正实现了小康梦!”

“看到西冯村的成功模式,镇周边10多个经济薄弱村也纷纷通过发展草坪产业完善‘自主造血’功能,全镇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或参与草坪项目成功脱贫。”后白镇党委书记张明飞称,目前,草坪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万多亩,草坪年销售超4.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占全省草坪市场30%以上的份额。

农业强镇既要有“盆景”示范领跑,更离不开合力赛跑“满园春色”。“通过不断完善草坪组织管理机制,我们把原本分散各村、相互竞争的合作社组织起来,成立后白草坪专业合作联社、草坪经纪人协会,统一发布市场信息、统一开拓市场销售、统一对外开具票据。”张明飞介绍道,当地已培育形成48支专业铲工队、 320名草坪专业管护人,120多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城乡草坪市场。同时,开发后白草管家APP电商销售平台,让更多客户直接通过手机就能订购草坪、预约工程、享受服务。

传承“亚夫精神” 推广“戴庄经验”

句容农民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要致富,找亚夫,找着亚夫准能富。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赵亚夫在天王镇戴庄村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特色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形成的“戴庄经验”在全省示范推广。“‘戴庄经验’其实很简单,一个是组建合作社,另一个就是开展生态农业。”赵亚夫说。

那么,为何有些村没能将“戴庄经验”成功复制?天王镇党委书记贡月明认为:“瓶颈就在于没有找到目标,没有找到本村的特色产业。”为此,今年天王镇在出台 “戴庄经验”推广实施意见时,给每个村制定了重点课题。比如,唐谷村扩大绿色稻米种植面积,走销售扶贫路线;农林村做优特色茶叶产业,带动村民致富、集体增收。“我们引导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村积极培育优势突出、定位高端、效益明显的‘一村一品’产业,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从而推动‘戴庄经验’落地生根。”

“亚夫精神”是“戴庄经验”的核心内容,“戴庄经验”是“亚夫精神”的实践成果。在句容乡村,一个党组织、一个带头人、一帮“土专家”,带动一个村庄、振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是“三农”发展的最鲜明特征、最动人图景。“当前,我们沿着前人的脚步,通过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把‘领头雁’放到产业链上、把专家能人请到产业链上,涌现出了更多的‘亚夫二代’‘亚夫三代’。”句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民介绍,当地成立了由赵亚夫担任总顾问的亚夫团队工作室,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打造“1+1+N”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6个特色产业建立专家学者领衔、33位市级农技人员参与、9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盟的农技推广和产业培育体系。

标签:葡萄;草坪;句容
责编:徐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