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钟江)2016年起,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与南京工程学院,并联合行业龙头企业苏交科集团,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路桥工程方向)四年制本科生培养,三方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联合培养路桥工程建设急需的“精施工、会设计、懂管理”、“宽基础、强专业、精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四年来,该项目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面向行业发展方向,深化产教融合,始终坚持培养社会亟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多方通力合作,为首届交通土建方向本科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交上圆满答卷。

首届土木工程专业38名同学100%顺利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100%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其中40%的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有1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考试人数的60%;有7人次在力学、高等数学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本科组)中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多名同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名同学先后担任校院学生干部,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干、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高质量共建 产教携手相加相融
江苏是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未来5—10年,全省交通运输领域将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占比将超过40%。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奋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变创新“大势能”为发展“强动能”。校企优质资源禀赋的聚合效应,为发力人才供给侧创新改革带来先机。南京交院路桥工程专业集聚了雄厚的办学实力和特色优势,在全国交通教育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苏交科集团具有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职业发展模式,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人才师资力量;南京工程学院在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声誉。南京交院—南京工程学院—苏交科集团的联合办学,搭建了交通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与行业龙头企业的资源融合平台。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推动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学科型人才并行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让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力和适应性。

立足能力本位 “铁三角”力促“加速度”
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学院聚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三大要素,度身打造专业教学“铁三角”,助推学生专业发展“加速度”。
课程体系构建着眼于理实并重,遵循迭代思维,以高职教育侧重培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强能力”。理实相融相促,促使学生兼具本科理论积淀和高职实操技能的双重优势,成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为充分保障教学工作,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成立了由教授、博士为主体组成的交通土建教研室,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师资团队聚集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一批骨干力量。
实训教学依托南京交院和苏交科集团共同开展,校内拥有路桥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实训基地2个、交通土建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基地、无损检测国家级实训基地,苏交科集团派出行业技术专家、科研骨干指导前沿最新技术实训。
此外,苏交科集团全程深度参与联合培养,并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工法工艺、职业发展等企业资源嵌入培养过程,直接选派企业专家承担“企业课程”教学,承担学生企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和管理,同时设立了苏交科奖助学等专项基金,优先录用不少于60%的本项目毕业生到集团就业。

明德修远 助推“后浪”破茧成蝶
立足交通,精技强能。以专业为支点,项目把学生全方位发展摆在“C位”,放眼“全生命周期”成长成才立德树人,用“交通+”推演“交通×”,助力人人出彩。
大学第一次班会,班主任带领大家集体诵读《大学》,明确专业人才发展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四年间,具备交通土建专业背景的班主任、辅导员全程“陪跑”,课堂的沉浸、实训的艰辛、课后的“充电”成为了全班同学的“集体记忆”。“我们见过修远楼上五点半的朝阳,也听过晚上十点半清源湖中的蛙声一片。”在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团支部书记连冠代表全班发言时感慨大学的奋进征途。
竞速新赛道,这些学生中有的已经入职中设集团、苏交科等业内知名企业,在职业T台盛装起舞;有的考研进入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名校深造,跑出一片“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