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石集,“大湖”怀抱里一个小小的乡,以“石”冠名,如“石”般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倒不是此地石头扎堆,而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以石姓居多。石集地处古黄河、古运河经泛区,靠近“五大淡水湖”之洪泽湖,靠近“游大湿地,做深呼吸”之湿地公园,靠近江苏地区最早人类之“下草湾人”遗址,靠近“三沟一河”之双沟酒厂,靠淮河、濉河也不远。当然“零距离”接触石集的,还是古老的汴河,昔日的通济渠。如今的汴河乃响应“治理淮河”之需开挖疏浚之作,故曰之新汴河,石集乡座下的新汴居等村居名称便是来源于此。
汴河是世世代代石集人的母亲河。一条汴河穿乡而过,如同一条长龙,形成了如今石集自然而然的行政区划格局。在石集乡的市民中心乃至通湖大道路边,“苏北最美乡村”的字眼很是抓人眼球。初来乍到,觉得这个称呼有点大,也怀疑这称呼是“自封”的——如今满大街都是这个“第一”、那个“之最”,一点儿也不稀奇。当走一走、瞧一瞧、比一比之后,发现这称呼不是自吹自擂的扮萌“山寨版”,而是名副其实的“真招牌”。
水多,是石集最大的特点之一。泗洪县是江苏省河流较多、水域面积较大的县之一,虽然地处苏北,却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我们说“水韵江苏”、“水韵泗洪”,其实“水韵石集”也是妥妥的。依水而生,由水而美,因水而兴的,“四河环抱”的石集是苏北乃至皖北一个杰出的代表。
出泗洪县城沿着湿地大道,伴着汴河向南走,十里开外,便是石集。沿路满眼是河网交错、水塘密布,几座带有古徐国特点的石拱桥横跨其间。循着这笔直的湿地大道,东边是汴河的绮丽风光,左侧是农民新寓和农家田园风景。所到之处,美景尽收眼底。“打造城市田园,都市村庄,农村小区,建设最美乡村,关键是要盘活这些水资源,抓经济求效益,靠一河碧水走出乡村振兴路”。石集乡党委书记赵凤波说。
石集自古便是悠然水乡,农渔天堂。包含石集在内的这一带有大禹治水的传说、管仲鲍叔牙的故事,“沉泗州,现洪泽”的神话、秦始皇九州宝鼎的传说、古徐国的故事以及“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领袖指示等等,均与汴水河畔的石集扯得上关联。延展开去,还有鲁肃故里子敬泉、虹州挂剑台,等等。有一次笔者随人去拜访泗洪县乡土作家许卫国,提到石集时他说,石集风光是泗洪的代表,浓缩了淮河水系、洪泽湖湿地、农村田园与城市休闲的风光综合体。虽然名字比较土气,却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休闲农旅、观光农业好去处。
“我们的好生态为何不值钱?”党委会上,石集乡党委书记赵凤波向大家发问。虽然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石集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相对缓慢,虽然地处河流密集地区,水运畅通,但由于底子薄,产业结构比较落后,经济薄弱欠发达的帽子一直戴了好多年。直到进入新时代,乡党委“一班人”瞄准县委“四个泗洪”的发展定位,踔厉奋发,永久奋斗,笃行不怠,坚持能快一天不拖一刻,树立扛牌夺旗的志向,焕发比学赶超的激情,率先全地域、成建制土地流转,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他们以此为契机,大抓小城镇建设、大抓招商引资,积极拓宽聚财、生财渠道,发挥古河湖与黄泛区叠加冲积的丰沃土地和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搞好清河清淤行动,靠一河碧水,大力发展石集稻米(泗洪“中食集”鹭田米)、汴河稻蟹(霸王蟹、长江1-2号中华绒鳌河蟹)、柳山湖大枣、湿地野鸭,着眼观光型农业、观光型白鹭栖息地,打造全国未见公开报道的乡镇级“稻米博物馆”,把好河、好水、好稻、好米都化作了美丽经济。
水是地球的血液,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石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立冬冬说:“水是石集乡最好的资源,但同时也是最大的瓶颈”。立乡长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跟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走了一些曲折路。特别是河道改造前,由于连续多年使用化肥、农药,地方政府缺乏资金修缮河道,把整整一条河搞成了“黑龙江”“龙须沟”,导致水不能喝,不能淘米洗菜,甚至也不能洗衣服,连多年水生植物芦苇、菱角、菖蒲、深水藕等,特别是水生动物野鸭、河蚌、螺蛳、螃蟹、黄鳝等,渐渐稀少乃至濒临绝迹。
近年来,觉悟过来的石集人民,在几届乡党委的带领下,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委乡村振兴部门领导指导下,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顽强拼搏,大抓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大抓河流治理,大抓公共空间治理,大抓村居环境治理,大抓废弃边角地有效利用,大抓生态观光农业。乡党委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土地确权,做好农村土地合并整合流转,盘活闲置厂房,进行“厕所革命”“灶台革命”“住房革命”,让几千年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进入城市化生活的“快车道”。有人说,土地流转后,农民生活的变革是颠覆性的,也是革命性的,石集农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石集是全县乃至全市第一家以整乡、全域实行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的乡。自2011年以来,石集乡以万顷良田“大片田”和农田水利工程为抓手,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可排”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对于实行农业机械化、“农场化”,构建打造现代生态农业,搞好立体化种植养殖来说,好事一桩。可以说,没有这样的转变,实现“四化集成”,书写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乃至书写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就是空话。
石集人民是不安分的,骨子里有一种开拓创新意识,虽然有时步子迈得快了一些,也曾因此而走了一些弯路。有一阵子,石集乡从事民间金融的人较多,也就是放高利贷,一度豪华轿车满街跑,被称为“宝马乡”。放“高炮”哑火,肥皂泡破灭之后,就是“满地鸡毛”,因为资金链断裂,许多老板不得不“跑路”。——痛定思痛,乡党委注重引导当地群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富起来。一方面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一方面结合土地流转之后的实际,通过引导群众到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中就业以及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到合作社或农场中,形成长效的产业带动固富机制,更好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抓环境治理
——治乡先治水,河是“牛鼻子”:水清河宴最美乡
最美的河岸,最近的未来。一河碧水,见证石集春秋。坐落在洪泽湖畔的石集,是典型的农业文明。近年来,石集乡坚持站稳群众立场,应民所呼,察民所虑,解民所忧,把美好乡居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他们以“打造高颜值亲水村居,向都市农业华丽蝶变”作为立乡之本、兴乡之魂。乡党委各项建设紧紧扭住这一牛鼻子,从源头上抓好河流治理,搞好美丽汴河建设,打造最美水岸线、最远天际线、最近新高度,确保水清河宴,生态秀美。
石集乡瞄准“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以建设“高颜值”美丽宜居、美丽宜商建设为引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治水为抓手,坚定不移提升内涵,全力推动美丽石集“焕新颜”。他们大力推进乡镇能级突破,优品质,增内涵,倾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围绕水,实施生态河道建设。他们积极整治疏导风光带、林荫道路,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见景、5分钟入园、10分钟亲水”,努力勾勒“满乡绿色半乡水”的特色美地。他们围绕“水清、岸洁、生态、景美”的愿景目标,在实行河长制基础上,还实行乡贤义务管护水体制度,广泛推选老党员、老干部、“五老”志愿者担任乡贤——动嘴搞宣传,当好宣传员;动腿勤巡查,当好巡查员;动手做管护,当好管护员。
他们积极构建全面完善的全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优化精准的小城镇群居体系,统筹空间要素资源,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科学划定城镇增长边界。在此基础上,利用原有优势构建石集集镇区、瓦房、柳山湖三个集中的农民集中居住发展格局,科学编制汴河两岸以及洪泽湖柳山湖沿湖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专项方案。有序推进汴河对岸主要是石集大桥另一侧的张圩、汤杨、新汴等功能产业区、娱乐区、农产品采摘区、小龙虾和螃蟹养殖捕捞体验区。对三个集中区,以提升品质内涵为目标,以集聚人气商气为重点,大力推进宜居宜人的便捷环境。经济活跃度、综合承载力、人口集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吸引力、带动力得到不断增强,更加宜居宜业。城乡自然生态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逐步彰显,融入初步建成的江苏生态大公园特色展示区、江淮生态经济区创新引领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并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
全景生态,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石集乡把节能环保当作治河治水的生命线,他们建成了垃圾与废水处理厂,在各个点上建成农膜回收站。这一点上,绝不含糊。哪怕是一块“肥肉”,只要不利于治水不利于环保,也绝不为了一时之计毁了长远。前几年,某生物科技发电厂因为排污不过关,他们果断叫停。
泗洪县新一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扎实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物收集能力、污染物处置能力、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量优良数比超83%,PM2.5浓度低于326微克/立方,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稳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应该说,石集乡走在整个泗洪的前列。
“水韵石集”是“水韵泗洪”的题中应有之义。奋起的石集人近年来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打造省级美丽宜居乡村、争当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全市乡村“三生”空间融合治理现场会在泗洪召开作出贡献;搞好河堤生态廊道建设,为全县入选全省美丽宜居试点城市(宿迁市唯一)作出贡献;“河湖长制”工作受到省政府督查表彰激励,为泗洪获批省级职能环境治理实验基地(苏北唯一)作出贡献;基础设施投入空前,为全省第一名创成国家园林县城、全省前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作出贡献;增“绿”添“彩”,为绿化覆盖率名列全省第二县、列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试点县”作出贡献;狠抓生态保护治理,成片造林面积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三、获批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出贡献。
一河碧水奔流,一派新貌展现。泗洪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初步构建苏皖融合、“向海发展”开放格局的战略支点。温润至诚的城市气质不断彰显,崇德向善巍然成风,诚实守信成为自觉。达到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目标,石集人民努力对标对表,紧跟步伐,奋勇前行。
“农田河道常治理,自家庭院也别乱,人居环境大改观,美丽乡村成公园。”这来自石集乡柳山居的村规民约,充分说明了石集乡治河治水的成果。在治理河道基础上,他们率先在“家国天下”小区叫响了打造“整洁有序庭院美、温馨整洁室内美、干净清爽厨厕美、身心健康生活美、和谐互助邻里美”五美庭院口号。从农民脱胎换骨而来的集中居住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人一下子接受不了祖祖辈辈养猪种菜的习惯,这也拷问乡党委治乡智慧。他们没有“一刀切”,一味追求城市化,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好基本农田之外的“边角料”,利用土地流转之后的闲散土地,专门辟出便民利民的“咱家小菜园”,分给每一个住户“一分地”“微农耕”,让他们吃“自己菜”、“放心菜”,既解决了村民的“菜篮子”,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还让农民留住乡愁;目前,石集乡小菜园种植达850余户,约占全乡总户数的三成左右,其中免费入种的低收入农户达30余户。同时还专门建设“沁香植物园”,多肉植物观赏园,果蔬葡萄采摘园以及玫瑰园等等,让集中居住的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既享受美美的现代文明,也让“新城里人”难忘浓浓的田园“乡愁”。
一河碧水向江流,两岸生态美如画。石集生态持续向好,催生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他们按照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质打造”要求,坚持把发展乡村田园旅游作为全域旅游主攻方向,生态观光采摘、最美健身步道、稻米博物馆、农机集群中心、波斯菊观光路、信鸽养殖,摩天轮大水车、踩高跷,走吊桥,赏美景,他们把旅游景点一个一个的“珍珠”串成“项链”。每到节假日,泗洪城里的人顺河而下来“清肺吸氧”,石集是首选打卡胜地。
抓招商引资
——好水养好地,好地育新苗:“筑巢引凤”财源来
好水养好地,好地育新苗。纯净的水源、良好的土壤不仅是庄稼得以茁壮成长的基础,更是孕育发展新机的“培养皿”。
一池活水育养一片天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石集乡党委“一班人”抓住契机,趁势而上,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坚定不移扩量提质,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农业立乡,工业强乡,是近年来大抓招商引资的江苏宿迁地区广大干群共识。但石集有石集的特点,一味照抄照搬未必就是实事求是!纯农业乡镇振兴之道何在?大抓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或成农业乡的破题之法。开启乡镇造血之路,充实农民钱袋子,必须结合石集实际向集约化迈进,走出一条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供销之路。石集脱贫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们以系统思维推进乡村振兴,多措并举促农民增收。乡党委书记赵凤波亲自负责招商引资工作,他说:“农业立乡需要工商业强乡。只有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发挥土地流转后集约经营的优势,立足农业,开发副业,瞄准工商业,让多种产业并举,才更有利于乡村振兴。”赵书记平均每个月都要外出达一周以上,专门抓招商引资工作。
石集地理位置好,靠近县城,交通比较方便,尤其是良好的环境更能吸引外地客商。他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渠道,聚力招大引强。几乎来过石集的人,无不为其美丽的市容市貌、地容地貌所称赞。为此,他们开发的柳山湖景区、中国稻米博物馆、石集稻田观光花海路,吸引了城市居民和外地客商,有的初步产生了效益。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立冬冬认为,招商引资与生态环保不是矛与盾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好环境更容易引资,有了资金才能更好地营造好环境。决不能为了钱而轻视项目管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乡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紧盯项目申报、推进、验收等重要环节,突出用地、环评、能评、稳评、资金等关键要素。加强调度分析,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他们在全乡清理盘活低效用地,大力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确定优先发展、鼓励提升、监管调控、落后整治四类评价等级,在用地、融资等要素配置上差别化支持,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企业集聚。
兴办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成为石集发展的一大特色。良好的环境也吸引了外地的种粮大户。石集乡是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乡,目前全乡全面实行土地流转,6.6万亩耕地田由139个中心大户集中耕种,农业实现了全面机械化,正快速向现代化迈进。土地流转后,人口高度集中,实行以集镇区为主,以北侧瓦房小区、南侧柳山湖风景区为辅的“一主两辅三点”集中居住模式。这样的乡村格局更适合大面积机械化乃至现代化农业发展。近年来,他们这个方面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农场在石集遍地开花。2012年,招商引资进来的江苏方海农业有机水稻基地,是农业农村部中绿华夏有机水稻认证基地。该基地位于石集乡毛山居,种植有机稻米面积320亩、绿色稻米530亩、优质稻米2350亩,其中有机稻米执行标准GB/T19630-2019。当前,该基地内沟、河、渠、路、桥、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土地平整,实行“乡监管、村协管、企业内检”三方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一绿肥一水稻”的新型种植模式,让土地得到休耕,进而使水稻生长周期增长,让米质更糯香,进行人工除草、治虫、不使用农药,采用物理防治,确保原汁原味稻米更健康更安全。方海农业在农场主许芳带领下,秉承“种植有机大米,吃上放心口粮”的理念,选用优质食品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泗稻301等品种,努力提升稻米品质打造泗洪大米品牌。种地过程中,采用硬地硬盘集中育秧、毯苗机插等全程机械化高效种植模式,节本增效,保证产品品质。生产的“雨桐苑”、“鹭田米”两个品牌商标,每年可销售2000吨以上。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乡党委初定的绿色高效高质发展的目标与定位逐步实现。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转变,目前该公司种植的大米已经通过中绿华夏有机水稻认证,公司旗下的慧心雨桐家庭农场2020年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由自然人孙月红个人独资成立的江苏熙农农业与号称泗洪县10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的石集乡政府签订建设4000亩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以及7000余亩土地流转合同,涵盖毛山、柳山、瓦房三个村。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小麦、水稻的种植销售以及禽畜水产养殖销售,公司目前拥有苏北地区最为先进的三九牌50吨远红外线烘干设备两套,以及600吨钢板仓以及500平方米仓库一幢(2000吨),建起刘松家庭集群服务中心一个。
类似家庭农场、合作社还有溧河洼农业等100多个。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着眼未来,下功夫继续招大招强,着力引进落地一批发展前景好的龙头项目。筑巢引凤来,固巢留凤栖。
水稻研究示范项目落户。2020年8月,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支持下,在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陈卫军研究员等实施下,建起5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共有泗稻16号、泗稻20号、泗稻212、泗稻1898、泗稻1903、泗稻1910、泗稻1869、泗稻19357、泗稻18460、泗稻3923等品种以及冬季休耕田水稻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此项目对石集稻米指导很有促进,也提升了石集稻米之乡品味。
宿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宿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于2021年11月建起“宿有千香”霸王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对池塘条件、清塘消毒、水草移植与施肥培水、螺蛳投放、蟹种放养、饲养投喂、水质调控及水草维护、病害防治、捕捞、暂养及包装作出规范,对石集及其辐射地区的霸王蟹很有推广意义。今年“春晚”三个广告商业品牌(梦之蓝、京东、霸王蟹,被戏称宿迁三巨头)之一。
瑞恒养殖基地建成。石集居、柳山居交界之地的湿地地区,环境优良、河道密集、渔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无工业及污水排放,具备水产养殖的良好环境,且在国家耕地红线范围之外。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建起总投资1400万元、占地2000亩的瑞恒养殖基地。基地在获得江苏省淡水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建有容量200吨的冷库,配套沟、渠、路、防盗网、管护房、监控、增养系统等基础设施,主要开展养殖中华绒鳌蟹“长江1号”、“长江2号”河蟹,养殖培育大规格蟹,养殖出的母蟹平均0.4-0.5斤左右,公蟹在0.5-0.7斤左右,蟹青背、白肚、金爪,口感鲜香,公司年产优质高品质、大规格蟹20万公斤以上,对当地周边的养殖户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吸纳土地流转后人群就业,带动多户低收入农户渔户“共同富裕”。
针对农业的招商引资占了大头。在前些年的企业梦之羽眼镜盒厂、力百科技的基础上,他们还招了一些配套的企业。
网络创业产业园。省级跨境石集电商创业园创成全国农村创业园区,为全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作出贡献。辖区内的柳山湖是洪泽湖的一个子湖,也是很有潜力的旅游景区,目前正在重新打造升级,计划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被列为全省典型示范案例的“缤纷泗洪小龙虾产业化联合体”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自然资源部“加强耕地保护专题研究班”来乡进行现场教学活动。
抓特色产业
——好水产好物,好物成好景:立体产业彰显特色
清清汴河水,滔滔日夜流。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助力美丽生态。好水,好田,好庄稼,好环境,好风景。光种植庄稼,还没有使土地利用最大化。石集这得天独厚的水韵地貌引起了乡党委的思索:如何依托石集特色营造生态特色农业的新格局?如何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的金招牌?如何将农业、渔业、旅游观光业协调绿色高质量发展?
靠水吃水!土地流转后,一河碧水里读懂乡村振兴。他们从背河发展、跨河发展、到拥河发展、与河共生,实施科学、多元、绿色、协调的资源整合战略,汴河两岸交织成石集极富个性的乡村景观。石集着眼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农业效益,全乡6.5万亩土地集中流转到近140个新型经营主体,建成江苏省面积最大的有机稻米集中连片种植基地,“优质稻米+高效水产+绿色果蔬+生态畜禽”区域板块融合发展初具雏形,生态特色农业面积达1.9万亩。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推广优质稻米专用品种、功能性稻米品种。如今围绕石集稻米这一特色品牌,通过优化整合大规格蟹、供港蔬菜、稻虾共作等特色项目,进一步打造出了玉珠湖、鹭田米、柳山湖大枣、汴河稻蟹等新产品,极大丰富了地方特色。为此,他们利用冬闲季节,鼓励蟹农投资实施养殖池塘连片改造近百个,在此基础上适当扶持倾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为了切实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石集乡科学制订渔业产业规划,强化示范引领、建成湿地野生动物相对保护带,沿汴河健康养殖示范走廊,以柳山湖为重点的规模稻蟹渔生态康养示范片,并大力推动渔业转型发展,升级都市型休闲渔业。目前建成楚汴、渔趣等休闲型农业田园“农家乐”综合体。
为抓好水产品养殖“最后一公里”,他们将全乡水产养殖单位纳入基础数据库进行实施动态监管,实现区域内水产品产品生产投入可追查,产品流通可追溯,主体责任可追究的管理模式。2021年,该乡各养殖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部分零散养殖户水产品药品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围绕生态特色农业规划,招引宿迁大华种业亿斤种粮项目落户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大华推出的“郑麦1860”、伟隆169“大粒王”等籽种开创小麦高产高效的先河。依托境内柳山湖景区、稻米文化馆等旅游资源,沿路沿线建成旅游采摘项目1000余亩,新建成1个“百园工程”项目,实施部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1.25万亩。建成绿色果蔬、生态畜禽、高效水产等12个百园工程,生态特色农业面积达1.6万亩,产业融合发展初具雏形。
以“休闲观光农业”为抓手,石集乡打造优质旅游项目,让生态农业迸发出新活力。依托境内柳山湖景区、稻米文化馆、汴河文化苑等现有旅游资源,与“大王庄、湿地”等旅游线路相融合,形成区域旅游路线,打造本地旅游品牌。在通湖大道沿线先后建成庆香花卉园、城南生态采摘园、枣源农业等1000亩休闲农家旅游项目。积极协助承办泗洪国际稻米文化节和稻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宣传了石集乡村,推介了稻米文化,营造了浓厚氛围。
他们还持续推进品牌战略,通过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在石集电商创业园的汴河对岸,石集大桥的北侧,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立冬冬学习引进的网红直播展销基地,依水而建,为水发声,帮助石集水产品破除“销售难”的困境,为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做最后的冲刺。他们还深入挖掘稻米文化,高质量举办稻田趣味运动会,加快稻米文化馆建设,其中“泗洪大米”(中食集商标的“鹭田米”)入选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如一河碧水,滔滔不绝奔向长江,石集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努力将自身建设为繁荣、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会新型小城镇,奔赴强富美高新时代。(梁一 2021届江苏省委选调生 泗洪县石集乡石集居党委副书记、石集乡人民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