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讯 (通讯员武桂成)“我活到83岁,还真没有看到如此神奇的雕刻作品,有根雕、有泥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我们真是大开眼界了”。12月5日,东台市时堰镇六烈村的丁庆云和其他几位老人相约一起,在参观完倪莫村三组潘根红的雕刻作品后,竖起大拇起连声称赞。
走进时堰镇倪莫村三组103号潘根红的民宅,仿佛走进了一座雕刻的世界,室内外、开井里、房屋后满是他的雕刻和泥塑作品,有龙、马、虎、牛、长颈鹿,一株株不起眼的树根经潘根红精心雕刻成了不可多得的工艺品。
1951年出生的潘根红,小学毕业后走向了自谋生活的道路,他屠宰过猪、牛,做过烧饼;走村串户做手工白铁加工生意;学习茶食制作技术;当过生产队记工员;后来进入大队宣传队和公社宣传队,担任过歌唱演员和二胡演奏。
潘根红认为,在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追求的是高层次的文化享受。从小就爱好美术的他发现,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树根可以把它制作成根雕,既有艺术性又有观赏性。有一次在河坡上,当他看到一株可以做成根雕作品的树根时非常激动,赶忙请人帮着抬回家中,经过几天的精雕细琢,第一尊根雕作品成功的打造出来,家人们也感到很兴奋。从此,他创作根雕的激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要做根雕,寻找合适的树根是关键。潘根红长着一双与别人不同的眼晴,路边、河边、屋旁到处留下他“寻宝”的足迹。他利用自已人缘好的优势,拜托乡邻帮他一起寻“宝”。经人介绍,他寻找到一株有200多年历史、生长于山上的天竹根时,如获至宝,他反复研究、揣摩,剪去无用的根枝,花四天左右时间制作完成,别致的造型引来观者的啧啧称赞。这些年来,他创作出根雕作品100多件,一些在常人看来没用或弃之的树根,经潘根红的匠心打磨,变成了一件件让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白甸、台南及本地邻村的一些收藏爱好者纷纷前来参观,不少作品被带回收藏。
潘根红酷爱泥塑艺术,他用水泥制作出龙、牛、马、长颈鹿、白鹤等作品,倪莫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潘根红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广场上用水泥和泥土建成一座石头山,成为一处供村民观赏的景点。他先后为S610与时堰镇建设南路交汇点和红庄艺术里二期提供了10多件泥塑作品,增添了水乡的文化品位。
潘根红把自已的老宅打造成根雕、泥塑作品陈列馆,几年来先后有1000多人次前来参观、欣赏,传播了民俗文化。眼下,他正计划把农民从事劳动生产场景的作品,如挑把、碾场、脱粒、扛粮等用泥塑形式展示出来,让人们记住乡愁,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