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建言“碳达峰”“碳中和”,加速绿色转型
2021-07-06 06: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丁茜茜 田墨池

7月5日,由江苏省商务厅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共同组织的“江苏-美国能源转型绿色发展创新合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与会嘉宾热议江苏与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深化双向合作,为江苏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言献策。

应对气候变化,中美合作空间大

江苏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津表示,“江苏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核心是加快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是题中之义,我们需要和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加强合作。”

省商务厅合作处一级调研员范志刚介绍,“江苏正大力发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我们将依托中美应对气候危机合作框架,深度参与中美省州经贸合作机制,聚焦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推动绿色发展和创新合作。”

据介绍,江苏与美国近年来经贸合作成绩优异:在货物贸易方面,美国是江苏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1-5月,江苏与美国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在吸引外资方面,美国是江苏第六大投资来源地,截至今年5月,美资企业在江苏累计投资192亿美元。

“江苏是全国天然气消费第一大省,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我仔细翻阅了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内容,了解到江苏在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上作出了重要部署。”美国康菲石油业务发展和政府事务副总裁杨玉民表示,希望进一步了解合作的机会,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出贡献。

“双碳”达标,我国预计投资将达138万亿

“江苏把推动能源转型作为主攻方向,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同步优化。去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天然气消费占比达到11.3%,利用量位居全国第一。去年电力交易电量近3000亿千瓦时,交易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省发改委电力处副处长卢先率列出一组数据并表示,到2025年,力争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占比提高到35%。

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王华介绍,今年将推进关停整合苏南地区2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机组;在全省开展涉VOCs企业集群排查整治,推进焦化、石化、水泥、玻璃等重点涉工业炉窑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清洁能源替代;制订《江苏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环评审批要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申报指南》等方案。

“实现‘双碳’目标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炎引用权威机构预测数据表示,如果“双碳”目标达成的话,中国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其中仅可再生能源等7个领域的新增投资就达70万亿元。“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市场空间巨大,在这一领域美国企业可以加大对中国以及江苏投资,积极开展合作。”

今年以来,康菲石油、切尼尔能源、贝克休斯等公司均在积极寻求和江苏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基于之前江苏与美国的经贸合作往来,江苏是我们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调研的第一站,寻求合作的机遇。”中美能源合作项目(ECP)执行主任马莉介绍。

探索“江苏经验”,加速绿色转型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春认为,无论是落实巴黎协定还是应对气候危机,实现“碳中和”,加速绿色转型,中美两国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希望江苏能够探索出一条促进中美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的稳定路径,形成‘江苏经验’。”

“技术合作是应对气候挑战的重点,特别是在电力、工业、建筑、交通四大排放领域急需先进的‘双碳’技术,通过技术开放可以实现双方的共赢。”吴炎表示,江苏具备科教人才优势,期待与美方的社会组织、智库等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交流,联合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积极发挥民间力量在“气候外交”中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企业解决绿色转型的压力。

“我们将以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为牵引,开展各项工作,包括碳监测、碳咨询、碳技术储备、碳金融等。”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峰说,“对于碳资产管理,我们将在核算、交易等方面提供服务性的支撑。希望通过产业投资、技术孵化或者产业基金的方式,来做碳技术方面的储备。”

在交通领域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苏交科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理事、绿色交通分会副会长吴晓明说,调整运输结构,将部分大宗货物运输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同时充分利用江苏发达的内河航道优势,将部分集装箱公路运输转变为水路运输。“我们将开展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技术、船舶节能技术等的应用,持续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全过程实现能耗的管控。”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文君表示,截至目前,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已退出47家化工企业,废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释放出足够的空间,为下一步新动能的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未来将结合整个沿江地区特色,围绕新能源节能、储能方面,与ECP机构进行更多合作尝试。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