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唐旭峰:当好“领头雁”,促进村强民富
2021-12-31 10: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数十排整齐排列的钢棚内,种植户们正在撒播、点播、良种育苗,致富“种子”正在蓄势萌发,拥有38个村民小组、5035人的四甲镇联同村,近年来在区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唐旭峰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富有该村特色的发展路子,作为该村党总支的“班长”,唐旭峰总是说:“想方设法让村民富起来,是村党总支一班人一以贯之的目标。”

拓宽创收道路,提振发展信心

近年来,在唐旭峰的带领下,联同村不断升级提档,带动发展全村以老行政村域开展一区一品的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流转了1800亩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流转430亩土地用于稻麦轮种,流转460亩土地种植绿化,流转150亩土地种植贝母、柴胡等中药材,群众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又能到农业项目区打工增加收入。村班子积极收集各种农业项目信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引导群众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以点带面,例如桥南的草莓种植、新协的芋艿种植、联同的葡萄种植,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给群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自从村里发展蔬菜产业以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务工,80元一天,每月工资能够拿到2000元左右,既能够照顾家中的老人,还能够有一笔不小的收入用于家庭开销,真是一举两得。”在蔬菜基地上班的蔡晓红高兴地说道。“群众除了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之外,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721’发展模式,实现利润分红,真正实现了群众参与,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联同村党总支书记唐旭峰介绍道。

加强基础建设,插上腾飞翅膀

一个村子想发展、脱贫,取决于这个村的“火车头”作用发挥如何。有了之前发展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大军中,产业发展基础也得到了有效夯实,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引领力、号召力得以显著增强。

“村民不支持,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反复召开群众会、谈心谈话会,宣传前景和收益,说服群众。一次不行,多来几次,一来二去,群众工作也就做通了。”唐旭峰说,除了群众工作做得勤,为响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一年来联同村在美化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泥路22公里、沙石路1000多米,新建桥梁3座,新建泵站3座,平整土地640亩,河道护坡2.5公里,疏浚河道25条,合计土方10多万方,对全村主要干道配置了130多只垃圾箱,并派人定期清理,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不偏向、各项资源有保证、各项任务有成效,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多年来,联同村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得到南通市、区、镇嘉奖。目前,联同村中兴公司三期、圣亿二期拆迁工作已开始,共涉及49户拆迁户,大部分农户已签约,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也迎来了极佳的突破机遇,联同村在唐旭峰的带领下,正开足马力,为打造一个美丽、富余、幸福、安康的新联同而努力奋进。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