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通讯员石轩)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全力推动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坚持在点上问需求、线上抓推进、面上促延伸,用心用力办好人民群众“心头事”“身边事”。
基层问“症”,瞄准民生“需求点”
“人民群众生活在基层,对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石港镇党委书记顾灏多次动员激励全体党员干部以“实打实”的作风,办好群众“实打实”的事。
石港中学西大门前道路因南侧有一排店面房,占据了大半幅道路,每到上下学时间便十分拥堵,成为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主要“槽点”。为切实解决该问题,石港镇将教育片区环境提升工程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大力推进石港中学西大门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同时,通过改善校园周边水环境、增设停车位、新建健身小游园等,全方位打造整洁有序、安全畅通的校园周边环境。“以前放学时校门口很拥堵,现在道路拓宽了数倍,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带来的显著变化赢得师生家长及周边居民的纷纷点赞。
“菜市场周边能不能有序停车?”“河道能不能整理得再漂亮点?”“家门口的路段什么时候装上路灯?”石港镇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便民热线等渠道,集民意、问民需,找准查实群众“急难愁盼”之事。今年,全镇公布实施两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7项,涵盖了安居环境改善、农路农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法治乡村建设、政务效能提升等多个领域,以“群众点,部门办”的形式,将实事好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一体推进,画好项目“闭环线”
问需于民,其要在行。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项项目真正“落地生花”,石港镇根据职能分工明确领办领导、责任部门和进度时序,形成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逐月推进、季度公示、常态集中办公。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跟进项目时序进度,查看基层群众实际困难解决情况,了解群众满意度,第一时间纾解“难点”、破除“痛点”、打通“堵点”,谋划下一步工作思路。镇纪委作风效能建设督查员每月深入工程现场了解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情况、资金投入使用情况、项目推进举措有力情况,确保项目实施稳步有序。从责任分解到实地督办,从监督有力到跟踪问效,石港镇以“闭环式”管理推动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目前,部分项目已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民生实事项目根本目的是让群众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石港镇从小切口入手,对镇区老旧小区道路、雨污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幸福感;积极开展清水河道工程,全镇累计完成疏浚河道18条(段)9.2公里,土方5.9万方,整治生态河道2.42公里,河道护岸4.8公里,岸坡绿化4.6公里,“以河养河”工程实施16条河16.2公里,共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韵石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四港村规划新建一座单体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养猪场,睹史院村围绕“村企联建”发展创意农业转型为产业核心,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情驿站”;为民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中心功能分区,将与群众、企业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中心,努力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目标……石港镇广大党员干部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为群众办实事”质效的关键标尺,深入谋划、提速推进、扎实办好群众关心的事。
抓好延伸,拓宽为民“服务面”
民事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扎实推进两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的同时,石港镇切实做好服务主体、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三延伸”,在全镇上下持续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热潮。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们下沉一线,构筑起坚实的疫情防控“红色矩阵”;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织密“一团四队五组”志愿服务网络,388名“红色先锋”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助耕助种、应急抢险、文明城市建设等志愿活动;全镇年轻干部每人挂钩一个村民小组,深入基层一线联系服务群众,谋划群众“急难愁盼”实际问题的解决路径。
“两个儿子因为赡养及搬迁安置房分配问题矛盾不断,希望能够通过调解解决问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走访,集心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石港镇司法所收到了来自石港镇新貌村20组89岁王奶奶的“微心愿”。在了解核实情况后,司法所立即组织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及网格员上门走访,几经调解,王奶奶的赡养及财产分配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今年以来,全镇党员干部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700余次。广大党员干部在“大走访,集心愿”“志愿服务‘我报到’”等实践活动中延伸联系群众触角,畅听群众所需所盼,解决群众所急所忧,切实推动民生实事办准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