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南京知识产权资产支持证券挂牌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钟声响起,标志着南京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知产”变资产,南京市在深化金融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科技中小微企业又多一个融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一周内,这已是南京第三次在深交所敲响铜钟。资本市场“南京板块”发展明显加速。
“加速跑”,宁企集群式上市
这一周是资本市场“南京板块”大丰收的一周。
10月11日,江苏新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首发上市。
10月14日,南京本土培育的首批独角兽企业,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10月15日,同样的钟声,再次响起。南京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华泰-江北扬子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本次证券化项目储架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1亿元,发行规模居全省第一,且创全国同类型项目最低发行利率。项目囊括19家代表性科技创新企业,覆盖软件与服务、化工、制药与生物科技等多个高新技术行业。
记者了解到,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即是用新的交易模式,利用企业自身获得的已授权专利许可使用费形成底层资产,通过原始权益人进行打包出售获得资金,这将为企业打开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发行方可帮助企业盘活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开辟新的路径,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成果的运营和转化。
今年,南京已新增上市企业11家,另有新增精选层挂牌企业1家,在审在辅企业62家。
优赛道,全市持续加力
要跑出“加速度”,赛道环境必须好。南京在资本市场的“加速跑”,离不开近年来南京市加快创新名城建设,大力实施“四新”行动打造八大重点产业链,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自2018年起,南京已连续四年发布“一号文”,均聚焦创新。从机制改革到优化营商环境,从产业升级到加大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从加足马力留住人才到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从加大金融支持到知识产权融资创新,锚定创新名城建设,南京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推。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今年还出台了多项实施细则,明确了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随着创新名城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创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据统计,南京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65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9.1%,全市410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近9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记者翻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版全球创新指数发现,南京已跃升至第21位,在国内上榜的17个创新集群中仅次于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在2017—2020年这4年的全球创新指数中,南京实现“四连跳”。
去年,南京还发布了《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推进南京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巨大的鼓舞,奋进的力量。据有关数据统计,去年全市已经形成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打造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1.5万亿,增长20%,截至目前,全市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省级182家。
强服务,助企做大做强
一家家企业,在赛道上比学赶超式的前进,还得益于南京不断完善的企业上市服务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的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环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尤其是推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助力创新名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推进企业上市“宁航行动计划”,落实“千百十”工作方案,建立了推进企业上市联席会议机制、上市服务专员机制、“一站式”企业上市协调机制、上市辅导问诊机制等六项工作机制,搭建了“南京资本市场学院”“南京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科创沙龙”等服务平台,将更多南京优质企业推向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做优做强。
今年8月,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营造更为便捷的资本市场服务环境,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还在“南京金服”平台开设“你上市我服务”线上门诊专栏。企业可围绕“发行上市”“股权融资”“并购重组”“法律咨询”“财务筹划”等方面,自由挑选专家,随时随地“就诊”。目前,“你上市我服务”线上门诊已为企业提供百余条信息咨询服务。
记者登录“南京金服”平台发现,目前金融专家助力团已有26位专家入驻,既有经济法专业的律师大咖,也有证券、银行从业多年的金融专业人士。此外,南京还积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引导金融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实行良性互动。
正因锚定目标,全市“一盘棋”布局、“一股绳”推进,南京收获不菲。截至10月14日,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36家。2020年,南京市证券交易额30.26万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总交易额的34.1%。
南报融媒体记者张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