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开展“专业思政”建设
2020-09-04 16: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梅源 李守可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梅源 通讯员李守可)《2019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注册船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总数达1659188万人,其中,海船船员784355人,持有国际航行海船适任证书的船员共计259466人,海员的航海技能和业务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海员的航海职业法规、航海职业心理、航海职业道德、航海职业素养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国际航海人才标准和要求,海员所应具备的过硬的心理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较高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格的纪律意识等综合素质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思政课作为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精准地教学设计与改革,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这些素质素养,助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航海人才培养。

为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思政课中嵌入专业人才培养元素,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起实施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经过近7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显著。

提出了“专业思政”的概念和构建思路,推动思政课从“单维”向“嵌入”转变

借鉴“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内涵,从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标准”出发,依据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探索了基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开创性提出了“专业+思政课”为主体、多元主体参与、多维活动嵌入的“专业思政”概念。“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立足点,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进行剖析、再造、整合,融会贯通思政课教学内容和专业人才培养有关思政元素的要求,共同达成职业法规、职业心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学与培养共识,共享共用人才培养的各类资源,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高度契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政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思政”是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一种思政课教学模式,是对思政课从“单维”教学向“嵌入式”教学的一种转变,是思政课走“专业化”“职业化”的一种全新改革,有助于全面推进大学生的职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亦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了航海类专业“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学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从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要求出发,构建了“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学体系,即从高职航海类专业的航海职业法规、航海职业心理、航海职业道德、航海职业素养等统一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角度改革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系统化、体系化、标准化、项目化的要求,建构了比较完整的“四位一体”教学体系。

界定教学目标。

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教学目标界定为: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鉴别力和敏感性,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熟悉基本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航海职业法规,具有良好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素养;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航海的特殊工作环境和工作平台;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必备的航海职业道德,形成能够适应航海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

整合教学内容。主要是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割,整合成与“航海职业法规、航海职业心理、航海职业道德、航海职业素养”相关的四大类别,依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增加相关航海专业性知识。

拓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将教师讲授与学生扩展阅读相结合、学校内部教育与校外德育基地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下教学手段与线上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改革教学评价。高职思政课与航海专业的结合的考核评价以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整个教学过程为导向,体现出开放性、层次性,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个层次是对教学任务的评价,采取教学任务考核、自学任务考核和实践任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一个层次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检验教学改革的学生接受度、教学成效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优化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理实融合”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素质要点“元素化合”

航海类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在对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以其他相关航海类专业素质教育课为支撑,以向学生推荐的相关航海类书籍为辅助,以课堂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重点的“理实融合”课程体系。从预设的课程目标出发,对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宏观地解析、梳理、分类、整合、添加,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不同级别的分课程目标和项目目标,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研究了整合后的教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地搭配好各个项目的内容,形成严谨、科学、有效的教学脉络。注重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强力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和线上实践充分结合,开拓性地实施了航海演讲、读书交流、情景模拟、组建社团、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线上互动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教学,开发了课堂教学资源库、校园教学资源库、社会教学资料库,开辟了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郑和纪念馆等航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职业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增强他们的辨识能力,着重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

构筑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多元混编”教学团队,打造“多栖强能”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职航海类专业思政课“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树立师资队伍构成多元化观念,遴选具有能够承担教学改革任务专业背景的多学科优质师资,广泛吸纳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较强教学水平和专业钻研能力的人才,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金牌船长轮机长、海员培训机构专家等“多元混编”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结合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及企业对海员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共同调研、研讨、商定教学改革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共同拟定思政课与航海专业人才培养契合的要点,师资团队均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教学改革过程。

建立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资源“蓄水池”,形成了“渐进螺旋”育人体系

航海类专业思政课“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涉及校内外教学、实践等多种资源,教学团队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动员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到本教学改革之中,建立了思政课教改的“蓄水池”,形成了“渐进螺旋”育人体系。

强化航海社会组织合作。强化与挂靠学校的江苏省航海学会、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江苏省郑和文化基金化等航海类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航海科普、船模竞赛、船长沙龙、主题夏令营、郑和航海公益活动、郑和精神宣传、航海精神宣传等活动。充分利用航海节庆活动。充分利用国际航海日、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航海节庆活动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航海教育与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活动,让学生在庆祝活动中感受作为海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理解海员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对于世界发展的贡献度,强化他们对于海员职业的认同感。

搭建校内航海文化平台。依托校内航海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航海心理健康教育月、航海技能大比武、“公休船员党支部”“海嫂工作站”“金牌船长工作室”“金牌轮机长工作室”(简称两站两室)等平台,大力推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深度参与到活动之中,助推其锤炼专业技能,提升其对于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综合素质的认知能力,帮助其树立提升个人素质的理念,形成具有坚定航海本领的行动自觉。

建立航海专项实践资源。构建航海类专业思政课“课堂实践、社会实践、共享实践和虚拟实践”的“四维”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建设中国海员革命史陈列室和思政课VR实训室,为教师指导航海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多元化、易操作、参与性的教学方式提供教程,帮助航海类专业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标签: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思政
责编:梅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