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年来,泰州市海陵区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努力谱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注重选优培强队伍,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海陵区持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头雁”领飞、“强雁”齐飞、“雏雁”跟飞的良好局面。注重从本土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中挖掘年轻人才,村“两委”平均年龄39岁,大专以上学历100%,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围绕学习补钙、实践比武等,深化墩苗锻炼活动,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基层干部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大力弘扬“三牛”式好干部,完善《华港镇村股级干部管理办法》,将村干部考核工资与工作实绩、群众直评分数挂钩,引导基层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注重优化基层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海陵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各镇街成立“三联”理事会,突出“小板凳”工作法,面对面受理群众诉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议,拓宽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充分调动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完善儿童图书阅览室、技能培训室等,定期组织走访留守老人、困境儿童,持续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注重打造产业特色,不断挖掘经济发展增长点。秉持“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发展道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探索建立“支部+生态农业+培训基地+党员示范户”模式,推进基地转型升级。把党组织建在田间地头,溪西村推动党员牵头成立村级土地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万元;刘庄村创建“小牛奔富”党建品牌,成立“伍子河联合社”,将36户养殖户全部纳入,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把党组织建在生产一线,引导非公企业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使党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