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为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近日,江苏银保监局出台《关于银行业和保险业支持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主要目标、重点支持领域、主要工作举措和相关保障措施四个部分,提出了多条具体意见,着重解决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强化产品服务创新、科学匹配贷款期限和合理控制融资成本等问题。
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数据显示,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已保持34个月持续正增长。截至2020年4月末,全省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0784亿元,较年初净增1353亿元,增长6.9%,超过去年全年增量。除了继续保持制造业金融服务向好态势之外,《指导意见》提出,从2020年开始,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制造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具体而言,增量,即制造业全口径融资、制造业全部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明显高于上年,努力实现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扩面,即加大“首贷户”信贷投放力度,实现制造业贷款户数明显增长,制造业贷款占比较低的机构要制定提升计划。提质,即努力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适当下放信用贷款审批权限,合理提高制造业不良贷款容忍度。降本,即进一步推动降低制造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重点支持新基建等六大领域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制造业,哪些领域将收获政策红利?《指导意见》明确六大方向。
一是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支持全省重点培育的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
二是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空天海洋装备、数字创意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三是名单内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国家、省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确定的“白名单”科技企业。支持省“双创”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计划和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重点引进的先进制造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我省钢铁和有色金属、石油炼化、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中符合国家产业布局、技术改造方向、消费升级趋势以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其智能化、自动化改造融资需求,择优支持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类项目。
五是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
六是新基建领域制造企业。加大对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
四大举措确保政策实施有力
《指导意见》还提出一系列工作举措,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实行政策倾斜,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建立涵盖“专项信贷规模支持、专属客户评价体系、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和专业经营管理团队”的“四专机制”。二是创新产品服务,匹配多元融资需求。包括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元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和完善保险保障等。三是主动减费让利,合理控制融资成本。包括合理减费让利、科学匹配期限、优化担保措施等。四是审慎稳健经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包括择优选择支持对象、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稳妥化解处置风险等。
同时,为进一步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下一步,江苏银保监局将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通过持续监管督导、现场检查、普惠金融指标考核、监管会谈等手段,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确保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