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115383283992633.jpg
谨防再度“狂飚突进”
2023-04-13 09:52:00  来源:江苏经济报  
1
听新闻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政策引导下终端市场的不断增长,令全球新能源产业逐渐进入商业化需求主导推动的新周期。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这一变化尤为清晰。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政策扶持乃至政府财政补贴所形成的观念依赖、路径依赖,这一新兴产业再度“大跃进”的风险依然不小。近十余年,我国在这一产业的政策之手力量更强,以大型国企为主体的投资者更注重短期数量扩张,曾经“狂飙突进”的惯性更为巨大,也蕴藏了更大的风险。

其中风险何在?最新的种种市场利好,包括“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反作用力,很可能将刺激供给侧再一次急剧扩张产能,大幅超前于市场需求,导致新一轮的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被迫再度“洗牌”。资源耗费巨大,新能源利用的全社会实际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其最终结果将导致能源清洁化转型遭遇新的障碍,全球环境的彻底改善、长期的绿色发展将再度滞缓。

光伏与风电:炙手可热的背后

太阳能与风能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技术最成熟、利用最充分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商业化开发水平居首。近年来,全球新能源市场再度 “飘红”,光伏与风电是主要增长点,贡献最大,获益也最大。我国、欧洲、西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两种清洁电力不但装机规模增长迅速,已成为新增电力 供应的主力,而且已经能够平价上网。也就是说,价格已低于当地最便宜的电——通常是煤电。因此,近十余年间,光伏发电与风电都是投资者眼中的“优质赛 道”,炙手可热。2020年以来,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之下,“风光”电力的热度仍在继续增长。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230吉瓦,较2021年再增35.3%,这一市场的规模此前已经历了数年高速增长。预计全球 光伏发电装机量2024年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发电,到2027年将超过煤电,成为全球发电装机量最大的电力能源种类。2022年至 2027年,预计全球光伏发电将年均新增300吉瓦。

目前我国是光伏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量约390吉瓦,几乎全部来自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87.4吉瓦,同比增长59%,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

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之中,风电的规模与增速仅次于光伏发电。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去年全球风力发电机新增吊装量77.6吉瓦,累计装机已达 906吉瓦;增量虽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自2017年至去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约370吉瓦,同比增长 11.2%。在我国的强劲带动下,同期亚太地区风电累计装机441吉瓦,居全球各地区之首,占比约49%,是第二名欧洲的近两倍。

我国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去年已全面开工,总装机9705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至少还将增加近1亿千瓦的“风光”发电装机量。

“风光”能源的各细分领域里,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更热。

先看海上风电。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逾21吉瓦,是2020年的3倍以上。预计到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再创新高,达到25吉瓦。2021 年至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受补贴政策到期、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较前年下滑,但当年招标量高达 17.9吉瓦,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海上风电装机量将恢复高增速。去年全球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我国企业占据六席。金风科技吊装量第一,成为首个新增装机 量登顶世界的中国整机制造商;远景能源、明阳智能排名第四、第五。“中国制造”风机品牌企业的体量与竞争力开始领跑全球,很大程度上源于近年来我国海上风 电市场大规模开发的推动。

再看分布式光伏。去年我国装机达51.11吉瓦,同比骤增207.9%,已连续两年超过集中式光伏电站。其中,工商业分布式装机同比增速更高,为 236.5%。今年国内分布式新增装机有望达60吉瓦至70吉瓦,同比再增27%。去年,隆基绿能、通威分别居全球光伏组件产销量、多晶硅产销量排行榜之 首。

更热的另一面,潜在风险也更大。这两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由于对紧缺的陆地资源占用较小,开发空间更广阔,近几年增长更快,前景更具吸引力。因此,各类资本不 断涌入——包括投机性资本,寻求超高收益的机会。理性地看,在存量政策、惯性观念与短期博利冲动的叠加影响下,国内这两个领域“大跃进”的风险已在悄然积 聚。

表现之一,便是在资源招标竞价中屡屡出现的超低报价。去年某两个省份的海上风电竞争性配置项目,报出的最低价远低于该省份的火电标杆电价。根据测算,对照 综合成本,这一价格仅能获得微利甚至难以赢利。终端发电超低价,将导致从主机到叶片、电机到海缆、施工安装等所有产业链环节薄利甚至无利可图。假如继续蔓 延,必将伤及整个风电业,最终影响到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海上风电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巨大,回报周期较长,开发商大多是实力雄厚的大型能源央企、地方国企。表面看来,这源于国有资本的短期业绩压 力,但根本上与“重规模、轻质量”的既有产业发展模式以及产业链盈利能力不足有着密切关系。以往,财政补贴为代表的政策扶持是最佳资源,只要抢先拥有规 模,就能够获得良好回报。结果便是技术创新能力仍不够强、机制与市场化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成本下降缓慢,盈利空间有限。一旦政策资源退出,低价抢单、依 靠低成本融资生存,就会成为无奈的选择。

分布式光伏市场同样如此。我国2021年开始实施的“整县推进光伏”政策,对于在广大农村推进开发屋顶光伏电站不啻催化剂。然而,政策刺激了大批国企和大 型上市公司入局,为了争取更大市场份额,低价或超低价竞标项目成为常态。中标的大企业利润微薄,大量中小企业被迫观望或退出,颇有些“丛林生态”。

大量金融资本蜂拥而入是表现之二。这些投资机构往往不仅限于融资服务商的定位,而是正在成为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产业链企业乃至地方政府背后的最新推手。 通过各种方式炒作夸大政策与规划,画出远超现实的大饼,吸引社会资源加入其中,从中获得短期的高回报。去年以来,这两个领域的几乎所有大型招标项目、园区 与会展论坛都有着金融资本机构活跃的身影。

表现之三,产业链上游长期存在产能超前扩张的冲动,尤其是关键原材料和装备环节,这种大幅扩产经常随价格短期飙升而来。光伏原材料多晶硅、风机核心装备主机和叶片,以及海上风机专用船舶等可谓典型。

消弭风险:从“真正走市场化之路”开始

实际上,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大跃进”已经历过多次。以海上风电为例。从2010年我国首个项目“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投产,到当前累计装机超过26吉瓦,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迅猛。但回顾14年历史,起步之初就曾多次有过“大干快上”的尝试。从政策的强力刺激开始,以企业的巨额损失、市场的长时间停摆告终。

2010年9月,国家能源局推出了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地址均在江苏沿海。从滨海、射阳、东台到大丰,四个潮间带风电场总装机规模100万千瓦, 中标上网电价价从0.6881元/千瓦时至0.7779元/千瓦时不等。这在当年堪称惊人的“地坑价”。不仅远低于同一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0.978元 /千瓦时的价格,而且已与陆上风电标杆电价相差无几。当时海上风电投资成本是陆上风电的2-3倍。直到三年后规定的开发期满,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没有 任何一个实际开工建设,最终名存实亡。

2014年起,国家制订了海上风电并网固定标杆电价,这一市场才得以迅速扩容,产业才趋于稳定发展。

最新的一次“跃进”则发生在去年。2022年年初,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全面退出。6月,上海金山海上风电一期300兆瓦项目以0.302元/千瓦时电价中 标,创历史新低,而且低于上海市的煤电基准价近37%。如果该项目按计划于今年年底全容量并网,将较“2025年实现部分地区平价发展”的行业预期目标提 早两年。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价格过低,很可能“赔本赚吆喝”。

去年海上风电国家补贴退出后,我国海上风机反而加快迭代,整机商推出了大风轮、大容量的海上风电机型,山东、江苏、辽宁海域普遍采用风轮直径230米级、 单机容量8.5兆瓦的机组,比2020-2021年“抢装”期间4兆至7兆瓦的单机容量大幅提升。广东、福建海域已普遍采用10兆至13兆瓦级抗台风机 型。产业界以此降低配套工程投资,提高施工和运维效率。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产业持续规模化发展,海上风电将加速实现平价上网。从电价将近1元一度,到不足 0.6元一度,每一次海上风电上网价格的下降,必然是这一产业创新扩容的结果,然后又成为下一轮创新扩容的驱动力,如此才培育出了中国这样一个相当于全球 海上风电3/4规模的巨大市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达2639万千瓦,超越英国成为海上风电第一大国。其间海上风电业所获得的不仅是降 本增效、产业升级,还有向着深远海开发、向全球市场拓展的新机遇。这也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必然规律。真正推动每一次新能源产业“跃升”的,根本上说都是技 术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及其所带来的市场扩大。

新能源开发如何消弭再度“大跃进”的风险?仍以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为例。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未来3至5年,海上风电规划应针对市场发展趋势,保持政策稳定性。如:优先竞争性配置建设满足“双十”要求的近海风电场。同时,开拓远 海国管区海上风电规划和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将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容量提高到10亿千瓦以上。力争引导实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首批建设条件较好的远海风电 示范项目平价上网。同时应鼓励适度竞争,防止在竞争性配置过程中出现超低报价。必须保证产业链拥有最基本的盈利能力,以利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逐步扩大,终端业主对分布式光伏的发电量、安全可靠性、友好性等需求也将提高。一款组件产品同时应对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 正在从单纯卖产品转变为对项目全周期服务的支持。与此同时,户用光伏市场将明显南移,部分南方省份户用光伏体量较大,且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能耗 企业逐步转型,出口型企业为规避碳税需使用绿电,这些都是分布式光伏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最新方向。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