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质量认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9月11日,江苏省“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盐城市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举行,活动旨在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质量认证、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知认证、懂认证、信认证、用认证”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推动政府采信等方式,全力扩大涉碳类认证供给,截至8月底,全省共有节能、节水、低碳、森林认证、绿色产品等产品认证证书1.07万张,涉及获证组织3449家。管理体系认证方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4万张、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430张,均居全国首位。服务认证方面,全省共有各类服务认证证书9244张,居全国第2位。
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部署,以国家和省级试点项目为抓手,在锂电池、光伏、钢铁、工程机械、船舶、水泥等52个重点产品领域开展碳标识认证试点,率先建立起具有江苏特色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截至目前,已制定发布锂电池、光伏、钢铁等22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颁发产品碳标识认证证书302张,常州锂电池、盐城光伏产品入选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首批试点。
盐城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禀赋得天独厚,这是盐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大底气。“近年来,盐城市市场监管局紧扣地区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生态禀赋,积极探索构建涉碳认证体系,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底,全市有效涉碳类认证证书4261张、获证组织4041家,分别较年初增长8.9%和9.4%,认证证书数量和获证组织数量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盐城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长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在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政策托底、部门协同、服务供给和精准培育,持续深化涉碳认证体系建设,努力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盐城经验。”
盐南高新区是盐城最年轻、最具活力的板块,既是盐城的“城市会客厅”,更是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摇篮”。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凡介绍,当前,盐南高新区已集聚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中科氢易达、中认南信检测等多家相关技术机构,为绿色、有机及服务认证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认证不仅是标准的落地,更是绿色产业升级的“催化剂”、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桥”。期待大家为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把脉问诊、传经送宝,共同探索“认证+绿色产业”“认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

认证机构是质量认证制度执行的核心载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省认证行业积极发挥自身的标准、检测、信息等领域的优势,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为促进我省1650产业升级、质量提升、市场规范、贸易便利提供了有力支撑。活动现场,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绿碳部部长顾正、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纪兵、方圆标志农食(江苏)认证检测有限公司认证服务部总监陈文杰三家认证机构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绿色、有机、低碳”主题,交流了各自的特色工作,展示了在认证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此外,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低碳发展部部长董伟博士围绕产品碳标识认证进行知识解读。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可持续旅游地服务认证项目的签约、金融机构发布涉碳类认证金融授信倡议和专属信贷产品等认证应用场景的展示。

会上,盐城斗龙港旅游度假集团和方圆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进行了可持续旅游地服务认证项目的签约,该项目也是2025年省级质量认证创新项目。据悉,项目将从文旅企业战略管理、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供应链管理等多维度建立评价指标,并通过构建“1+N”(即:“一次认证、多张证书”)的认证模式,降低认证成本,助力文旅企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的发展需要认证赋能,也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近年来,江苏银行盐城分行、南京银行盐城分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主动承担金融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任,向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涉碳类认证获证组织提供金融支持的倡议”,并制作了专属信贷产品,为涉碳类认证获证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活水和资金支持。现场,江苏银行盐城分行副行长朱兴、南京银行盐城分行副行长吴益群分别发布金融产品,并为首批获证企业授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韦轶婷 胡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