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观察│虚假宣传、安全隐患、资质不全……千亿级宠物经济市场的“B面”
2025-09-08 19:4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苑青青  
1

推着婴儿车带宠物去逛街,假期出行高峰期将宠物寄养,宠物专科医院遍布大街小巷……眼下,宠物成为许多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宠物经济日益升温。《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千亿市场生态如何?

9月8日,江苏省消保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份联合南京、苏州、淮安、扬州、镇江五地市消保委(消协)开展的“宠物经济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宠物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消费市场的繁荣,但也暴露出宠物食品营养成分不达标、寄养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诊疗费用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其中,近一半受访者认为当前宠物食品消费市场的核心痛点为质量不稳定。

产品良莠不齐,隐患时有发生

宠物经济细分领域中,宠物食品与宠物医疗几乎占据“大半江山”。《2025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宠物食品是宠物消费的最大细分市场,2024年,其市场份额达到52.8%。

在本次调查中,宠物食品也是关注重点。7610名有过宠物饲养经历的受访者中,84.68%的受访者(6444人)近一年内购买过宠物食品,其中,每月宠物食品支出1000元及以上的仅占13.54%,每月宠物食品支出300-499元的占比最高,为33.66%)。

然而,高需求背后却是较低的信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当前宠物食品消费市场的核心痛点为质量不稳定(如成分造假、临期产品),占比为48.85%,其次为产品种类单一、价格虚高与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些“心声”来自受访者的亲身经历。调查中,近四成受访者反馈宠物食用宠物食品后出现过“食欲减退”现象,约三成受访者反馈宠物出现“毛发”问题,还有受访者反馈宠物出现“皮肤过敏”“腹泻/呕吐”等症状。

调查报告指出,部分经营者为追求销量,通过夸大功能等手段误导消费者。比如,宠物粮在宣传中表示含有鲜肉,展示的配料表上原料组成前两位是鲜鸡肉和鲜鱼肉,而实际配料表原料组成前两位为鸡肉粉和鱼粉;再如,部分以低价为噱头的宠物粮店铺宣称产品拥有亮丽毛发、强健骨骼、促消化、增强免疫等功效,但被问到狗粮中都包含哪些成分,可以起到亮丽毛发、强健骨骼等功效时,经营者却避而不谈,只说“成分都有检验报告”。

同样的虚假宣传问题在宠物用品领域也频频发生。比如,有的宠物用品宣称使用材质为刨花板,实则为纸壳;部分服装宣称使用抗菌、防水等高级材料,实则为普通面料。而这些涉及宠物日用品、清洁用品、玩具、服装等多方面的用品消费,其实有相当旺盛的需求。7610名有过宠物饲养经历的受访者中,仅有5.53%的受访者(421人)一年内未购买任何宠物用品。

日趋升温的市场与消费者的体感存在明显温差。省消保委投诉与法援部主任傅铮表示,总体来看,质价不符、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为宠物食品、用品消费领域的核心痛点,体现出消费者的高需求和对市场的低信任之间的矛盾。

机构资质不全,服务专业性不足

过年带毛孩子坐高铁被拒、自驾车程太长怕应激、独守空房担心出现安全问题,对于需要异地出行的人而言,宠物寄养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05%的受访者表示不定期消费,寄养的消费频率较低。其中,每季度消费1~2次的占据45.06%。然而,仅16.25%的受访者(568人)寄养期间宠物未出现问题,其他受访者均遭遇过宠物行为异常、体重明显下降、出现健康问题等状况。

有受访者认为,这与寄养机构的护理专业性不足、环境不卫生有关。“门店有自己养的宠物,但它们不在指定的区域而是在公共区域活动,寄养的密闭空间很黯淡,气味也比较大,机构反馈的频率也很低。”参与此次调查线下体察的小余自称“猫奴”,她告诉记者,前不久刚把爱猫放到了寄养机构三天,但它并没有得到预料中的照顾,“它行为有些异常,不怎么吃喝也不正常排便,只有几次小便。”

小余的体验和许多受访者一致。在调查中,当被问到认为消费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时,40.46%的受访者认为服务人员不专业(缺乏宠物护理知识)、39.74%的受访者认为监控/反馈机制不完善(无法实时了解宠物状态)、37.28%的受访者认为卫生条件不达标。

本次调查中,线下体察是重要板块。60个寄养样本中,14家机构未在寄养前询问任何宠物相关情况,25家机构仅询问单一疫苗项。实际上,询问流程不规范意味着无法全面掌握宠物健康情况,可能会增加寄养宠物染病风险。

寄养环境方面,17家机构(占比28.33%)存在环境问题,比如未进行分区域寄养,猫狗或其他类型宠物养在相近区域,寄养宠物与住院宠物养在相近区域;或缺乏安全防护措施,11家经营主体缺乏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措施常开,入口处缺少围栏,存在宠物走失风险。

此外,还有12家机构未在醒目位置张贴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29家机构未与消费者签署明确的寄养协议。寄养协议是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文件,未签署明确寄养协议,既体现出经营主体管理流程不规范,也不利于消费者维权。

乱象背后:商家逐利、标准缺位、人才不足

除宠物食品、用品和寄养领域,宠物医疗也是市场乱象的“重灾区”。

例如,南京消费者张女士的宠物狗因后腿疼痛抽搐在某宠物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脑积水,需4万元手术费,术后小狗死亡,院方收费名目上百项,退款金额说法不一。另有宠物主在网络社交平台发文称,南京某宠物医院的某医生在无执业兽医证的情况下行医,给下喙断裂的宠物鸟手术后导致宠物病情恶化死亡。

而在关乎健康保障的宠物医疗保险领域,普遍存在保险条款复杂难懂、实际理赔较难、保障范围有限等现象,备受消费者诟病。部分消费者购买保险时仅关注到宣传的高赔付比例,理赔时才发现诸多限制条件,且多数宠物保险产品将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保险范围难以满足实际医疗支出需求。

记者注意到,不论是消费较多的宠物食品、宠物医疗,还是悄然兴起的宠物殡葬,高价、低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被反复提及。为何如此?

傅铮表示,上述市场乱象源于企业逐利性强、标准不完善和人才缺口大。在许多地方,建立宠物粮工厂和生产线门槛不高,部分经营者为谋取更高利润,不惜使用劣质原材料甚至篡改临期产品生产日期使其重新流入市场。由于宠物食品的原料供应链长且原料来源复杂,导致核心原料(如鸡肉、牛肉)的供应商资质参差不齐。

制度方面,目前我国尚未将宠物食品、用品安全纳入立法,现行法律法规对宠物消费领域的针对性不足。标准方面,宠物医疗项目繁多且无统一定价标准,与宠物食品有关的相关国家标准如GB/T 31216-2014《全价宠物食品犬粮》、GB/T 31217-2014《全价宠物食品猫粮》均为GB/T开头的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对企业难以形成有效指导和震慑。

“宠物经济市场上,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傅铮结合本次调查指出,当前宠物医疗需求大增,但执业兽医数量尤其是宠物专科医生稀缺,导致看病难问题突出。在宠物寄养服务方面,由于缺乏统一培训标准与认证机制,服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从业人员仅凭主观经验护理。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强制性标准、细化专项标准、明确收费标准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通过建立宠物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加强资质审核、加大违规行医打击力度提升人才队伍质量。相关企业应加大研发设计投入,通过设计出贴合宠物实际需求的优质产品、提供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苑青青 洪叶

标签:
责编: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