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2025年一季度江苏省消保委消费投诉与舆情分析发布。记者从省消保委获悉,今年一季度,消费投诉受理方面,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投诉51464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7.72万人次,投诉数据同比下降1.7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44万余元。根据消费类维权舆情信息监测统计,智能家居“伪智能”、旅游消费体验落差大、直播带货市场乱象难除、“谷圈”消费日趋低龄化是消费者关注的四大热点。
智能家居“伪智能”,隐私安全需重视
省消保委一季度收到有关智能家电家居消费相关投诉545件,监测相关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8560条,舆情走势呈波峰状起伏,3月1日出现舆情峰值。

从投诉内容和舆情监测来看,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隐私泄露风险引担忧、质量问题备受诟病、智能家电控制APP存在问题、过分夸大产品功能等几方面。比如,部分智能产品缺少完备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用户的摄像头、麦克风等权限被盗取,存在隐私泄漏风险;一些网红智能家电以低价、新颖吸引消费者,但使用低质材料或配件,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省消保委认为,商家应当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算法,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处理数据,保障消费者隐私和数据安全,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避免过度广告植入,简化智能控制APP的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降低消费者的学习成本;行业内部可倡导各企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实现兼容,便利消费者使用需求。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口碑良好、有严格产品审核和售后保障的产品;仔细设置智能设备获取信息的权限,避免敏感信息被过度收集;谨慎理性对待APP内出现的各类广告推送,对不确定的产品和服务要先详细了解后再决定是否消费。
旅游体验落差大,景点服务应加码
今年以来,江苏各地旅游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旺季时运力供给不足的矛盾也更加凸显,经营者服务及消费者满意度也亟待质的提升。一季度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旅游消费相关投诉1661件,监测相关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83906条,舆情走势呈波峰状起伏,1月13日出现舆情峰值。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相关投诉问题集中为运力不足供需失衡、住宿体验感不佳、景区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比如,部分景区的交通枢纽不够便捷,存在车次少、换乘复杂、运营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旅行体验;部分酒店宾馆等虚假宣传,实际与预定不符,房间设施陈旧、卫生状况差等,与预订时的预期相差甚远。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景区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实时预测人流量,并据此合理安排可接待容量和交通运力;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加强对景区内设施的维护,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宾馆民宿等经营者应当定期对住宿设施进行维护,保持客房清洁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解决游客合理诉求。同时,消保委还提醒消费者提前规划好出行计划和路线,根据人流量合理安排行程,在住宿时如遇环境差、服务不到位、设施有问题等情况要及时与商家进行沟通,保存相关照片等凭证方便维权。
直播带货乱象多,虚假宣传频翻车
当前,直播带货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诸如虚假宣传、质量问题、数据造假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季度省消保委接到直播带货相关投诉共计612件;监测相关消费维权舆情共计94119条,舆情呈波峰状走势,3月16日达监测期最高峰值。

从投诉和舆情监测情况来看,相关投诉问题集中为存在刷单和数据造假情况、产品质量问题广受诟病、售后服务缺失、功效类产品虚假宣传问题突出等。例如,部分商家利用直播间灯光过度美化商品,实物与宣传不符,商品货不对板;还有部分直播间商家售卖宣称具备治疗疾病功效的产品,实为保健品或食品,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方式推销所谓的“神器”“神药”等高价商品,欺骗消费者。

针对直播带货领域上述问题,省消保委认为,直播平台应当严抓入驻关,严格审核入驻商家和直播人员的资质,并加强对直播形式、内容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省消保委表示,商家及主播等应当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谨选品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消费者的合理投诉和退换货请求。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要保持理性,避免冲动消费,且妥善保管如直播截图、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消费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维权依据。
“谷圈”消费低龄化,攀比心理不可取
随着各种动画电影热映,“谷子经济”再度升温。然而,“谷子”消费也面临着价格泡沫、版权不明、未成年遭遇诈骗等问题。根据舆情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谷圈”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9660条,舆情走势呈波峰状起伏,2月21日为舆情峰值。

从投诉内容和舆情监测来看,相关问题集中在价格虚高有炒作之嫌、高价预定后商家跑路、低龄化消费隐患多等方面,比如,有些不法分子瞅准了未成年人对“谷子”的热爱和急切消费的心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假消息,用低价出售或转让稀有“谷子”当诱饵,诱骗未成年转账交易;在限量发售催生的消费焦虑下,未成年群体中“吃谷”“晒谷”的攀比现象蔓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省消保委认为,相关经营者要加强行业自律,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对预售类商品的保障,确保交易透明化,及时清理诱导冲动消费、网络诈骗等相关信息。省消保委提醒,广大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消费行为以及身心发展的关注,并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理性消费观、娱乐观,杜绝冲动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引导其健康参与“谷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