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新华报业·交汇点推出《“科”代表 打头阵》特别策划,邀请江苏企业家结合发展情况,畅聊企业以“硬核”科技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打头阵过程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和举措。
“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苏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顾明事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未来信心十足。“我们将继续以建成高科技环保领军企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环保新质生产力!”
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AI如何赋能生态环保工作,用科技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今年2月,江苏省环保集团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公司已经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研发团队注入海量监测监控数据信息并接入自主开发环境大语言模型后,“培育”出一名环保百科专家。拥有绿色“基因”的DeepSeek能够“一句话”实现预测预警,精准解答各类专业问题。

“帮我分析一下南京市未来空气质量。”DeepSeek深度思考后立刻得出结果:总体为良,污染物是PM2.5和PM10,并给出了具体预测数据图。“未来,团队将深化生态环境大语言模型应用,在新污染物智能筛评测、环保新材料合成优化等方面拓展使用场景。”顾明事说。
接入大模型之外,江苏省环保集团还让AI“出外勤”。
鸟儿从林间、草荡中倏忽而过,只留下几声难以辨认的鸣叫声。遇到这种情况,靠传统人工监测方法往往很难识别。江苏省环保集团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公司研发了生物多样性前端AI识别算法,能综合运用大数据、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实时识别,目前已经建立江苏四百余种常见鸟类的物种图像数据库。“智能大脑”搭配“电子眼”和“顺风耳”,可以让“不常被看见”的鸟类进入大众视野。

布局AI技术只是江苏省环保集团向新而行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江苏省环保集团从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引导研发设计,跑好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融合接力赛。累计自主立项研发项目130余项,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在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大气VOCs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环太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已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成套装备、产品50余项,累计成果转化合同额数亿元。
此外,江苏省环保集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资源配置,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4年,江苏省环保集团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28家单位,9位院士专家领衔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组织联合攻关,储备先进技术供给清单。联合高校院所建立1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联合中国工程院王超院士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与高校共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一系列平台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新理念、新技术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展望未来,江苏省环保集团“任务清单”已排得满满当当。“我们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顾明事介绍,“未来还将开展交叉学科融合创新,突破环境新材料、膜技术、环境监测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新华报业·交汇点记者 徐春晖/文 施彩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