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电影、年夜饭……江苏省消保委公布春节消费维权高频词
2025-02-11 16:3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梦迪  
1

2025年春节假期,江苏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全省接待游客超61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90亿元;电影票房首破10亿元大关,稳居全国第一;餐饮消费持续升温,年夜饭预订量创历史新高……一组组增长的数据映照了江苏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伴随消费热潮,旅游体验感下滑、电影票价争议、年夜饭价格“刺客”等维权问题仍然存在。2月8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2025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消保委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聚焦春节假期消费新形势、行业新变化、消费投诉情况,并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发现,年夜饭、价格、堵车、旅游、烟花、团购、饭店、优惠等,成为春节期间消费维权信息传播高频词。

文旅市场“冰火两重天”

春节假期,江苏文旅市场呈现“供需失衡”的典型矛盾。

一方面,江苏各地与非遗相关的民俗活动精彩纷呈,非遗游、民俗活动等消费新场景吸引大量游客。根据省文旅厅发布的消息,2025年春节假期,江苏全省共接待游客6120.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1.1%。春节假期前七天(除夕到初六),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149.42亿元,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5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流量激增也带来了不少消费难题,景区人流量超载、服务短板等问题导致投诉量激增。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省旅游相关维权舆情达27116条,矛盾焦点集中于“虚假宣传”“排队时间长”“管理混乱”等关键词。景区门票售罄、游客爆满,既有服务难免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交通拥堵、排队时间长、景区运力不足、体验感差等老问题依旧凸显,困扰着大部分游客,不仅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也是消费者的一大“吐槽点”。南京一位网友因宣传视频与实际场景差异巨大,线上发文吐槽:“宣传视频有机器玩乐项目,但压根不是实景。实际是很小的一片雪地,而且部分都融化了,特别小,弄了一身泥巴,误导消费者。”徐州一游客在户外等了近两个小时,却被告知烟花秀取消,只能通过消费维权获得赔偿。

对此,江苏省消保委建议,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产出良好的服务体验始终是根本所在,更是当前行业稳步复苏的基础。景区应借助大数据预测客流,动态发布限流信息;监管部门应建立“黑名单”制度,严惩虚假宣传;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如增设休息区、优化导览系统,提升游客体验。

春节档电影价格引发吐槽

今年春节档,江苏各地均发布了“惠民观影”政策。江苏省通过猫眼和淘票票两大平台发放2500万元立减券,无锡市和苏州市发放超600万元的惠民观影券,南京发放了150万元的惠民观影券,政府对电影市场真金白银的支持,催生了江苏电影高票房。

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全国电影票房达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人次纪录。其中,江苏省票房达10.01亿元,观影人次高达1919.51万人,票房和观影人次均位居全国第一,刷新我省春节档票房纪录(2021年春节档8.7亿元),江苏也成为春节档票房首个破10亿元的省份。

随着春节档市场热度不断攀升,但票价问题也引发不少消费者的吐槽。数此外,影院强制购买3D眼镜、购票平台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加剧不满。

江苏盐城一网友发文称,去走亲戚,晚上顺道看个电影,本以为县城的票能便宜点,结果快70一张,结果取票后发现纸面票价为35元。该网友质疑“多付了一倍的差价流向何处”。此外,江苏徐州也有网友发文称,电影院存在“强制消费”情况,非会员必须以4元一副的价格购买3D眼镜,小朋友的眼镜更贵,需要10元。工作人员解释,“3D眼镜数量有限只能提供给会员租赁不是会员就必须购买。”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影院需明示服务费构成,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政府可制定票价指导区间,遏制随意涨价;行业协会应推动自律公约,禁止捆绑销售。

“品质”年夜饭成“价格刺客”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消费者信心的回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春节期间外出就餐,享受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如今,年夜饭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更高,讲究“质”价比和用餐体验。

但当下年夜饭市场仍然被一系列乱象所笼罩。不少消费者反映,年夜饭的价格相较于平时明显偏高,有的餐厅甚至涨价数倍。还有消费者反映,年夜饭的价格与所提供的菜品和服务质量不成正比,在就餐选择上也存在诸多限制,整体性价比不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例如,扬州某餐厅未提前告知收取15%服务费,消费者结账时方知“被加价”;网友预订年夜饭时发现最低套餐价1588元,远超预算。

年夜饭价格高吐槽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的不满和期待。江苏省消保委建议,餐饮企业需公开价格明细,杜绝隐性收费;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巡查,打击哄抬物价;消费者预订时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菜品和服务内容。

消费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更是民生福祉的“温度计”。唯有平衡市场活力与消费者权益,方能将春节的“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留量”。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

标签:
责编: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