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太湖上有一群“守星人”
2025-01-27 19:49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春晖,王心婷  
1

“今天要继续第5片区的底泥清淤,要注意欠挖、超挖不超过5厘米。全员安全帽、防护服穿戴完毕,准备上船! ”1月24日早上7点,船长窦光才带领船员们在无锡管社山码头前召开班前会,明确了一天的施工内容和注意事项后,乘坐安全船前往位于梅梁湖湖面上的“太湖之星”。

2024年,太湖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Ⅲ类、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底泥清淤是太湖治理的关键。“太湖之星”正是世界首创的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于202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太湖之星’把底泥处理‘工厂’搬到了湖面上,计划工程期内清淤的沉积物相当于填满4400多个国际标准游泳池,达到了太湖历来的清淤工程量之最。”窦光才介绍。船员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和这些太湖治理的“顽固分子”——底泥打交道。

7:30,全员到达平台,赶赴各自岗位。窦光才第一站前往集控室。这里是全船的“智慧大脑”,三块大屏实时显示着作业船的作业场景,关键工序数据、设备运行状态、人员到岗情况等一目了然。“今天早上铲了多少方泥饼?上一班组呢?”每天工作量船长都要记录在案,进行系统管控。“00后”安全员刘顺业则绕船巡查,观察设备用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确认无误后,船上很快“热闹”起来。

高浓度底泥运上“太湖之星1号”后,振动筛分机开始运作,供船员站立的工作平台随之抖动起来。高频振动将石头、贝壳等物质震出,小于两毫米的泥浆顺利流入除杂池。筛分机岗位船员王健全绕着机器检查螺丝螺栓是否正常。“以前会有大块石头、沉船木头掺杂在泥里,阻碍泥浆下落,溅得船上到处都是。后来我们对振动筛进行改造,提升了振动角度、振动频率,现在运行正常。”

泥浆经过除杂后,进入调理池,在料剂的作用下,分离絮化,随后通过管道传送到隔壁的“太湖之星2号”进行“打包”。沿着一人宽的台阶上到“太湖之星2号”的二楼,放眼望去,一排排板框压滤机整齐排列。压滤机岗位船员张成福手拿长铲杆,脚踩下开关后,滤板向前移动,板框间脱水减容后的泥饼露出真面目。“铲杆要从泥饼的一角轻轻一撬,保证泥饼垂直下落,不要掉到水槽里。”看似不起眼的工序也藏有“大学问”。

下到船舱里,机器声轰鸣,十几台电机亮着绿灯,显示设备正常运转。电机员吴晓旭正拿着检查清单挨个确认设备情况,每天隔一小时就要检查一次,检查一次需要半个小时。“船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电机室相当于全船的‘心脏’,确保设备状态很重要。”吴晓旭补充道,“我们使用的是岸电线路系统接口,可实现尾气零排放,更加绿色、低碳、环保。”

春节即将到来,节日期间“太湖之星”依旧将在湖上“闪耀”,不停船不停工,船员们都坚守岗位。谈起春节,窦光才坦言自己的心态没什么变化,父亲倒是变了。“刚入行的时候,父亲一直跟我说,要把回家的机会让给老师傅们,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现在我也变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父亲一个月前就问我回不回家过年。”窦光才说,“还是要尽快完成工程,后面任务很多,船也有服役期,要把最大效益发挥出来。”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王心婷

标签:
责编:徐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