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要素保障、机制提效创新,江苏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5-01-10 21:27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春晖,王心婷  
1

1月10日上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召开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暨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水平编制实施村庄规划、深入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高质量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

做好要素保障,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2024年,省自然资源厅以政策领航,寻求服务升级,推动审批革新,精准高效赋能发展根基。

全省深入调研梳理用地用海堵点难点,推出19条政策举措,精准配置用地计划,为项目提供明晰政策导向与操作指南,并将11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1.58万亩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纳入国家配置计划范围。在优化审批流程方面,推行并联审批,整合用地审批多环节并行处理,加强厅局协同,建立沟通机制与信息平台,用地审查厅内平均用时提速至6天以内。

“目前,我们已预下达2025年第一批8万亩用地计划。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统筹、细化服务、优化政策,全力以赴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处长魏成说。

高质量发展对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保障成片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处长王黎明介绍,《通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现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政策,积极回应地方难点堵点,精简程序提高效率。“编制工作主要聚焦差别化分类确定工业片区公益性用地比例,完善剩余零星集体土地成片开发政策,优化成片开发方案编报和调整程序,加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实施监管。”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海洋一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保障用海方面,省自然资源厅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对重大项目,主动靠前服务,采取“清单式”管理,“专员制”跟踪保障,制定“一海一策”方案。同时,一手盘活“存量”,一手扩大“增量”。省自然资源厅海域海岛处处长吕亚生表示,截至目前已累计盘活利用围填海存量海域空间面积90668亩,拉动投资额近934.46亿元,并通过创新开展试点,扩展开发利用空间,共节约用海面积62370亩。

保护发展两相宜,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自然资源是生态之源、民生之本。近年来,江苏着力打造国家山水工程江苏优秀案例,2024年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78万亩。

眼下漫步于扬州市邵伯湖西湿地,白鹭翩翩、鸭群浅底,一幅水碧鸟欢的和谐画卷正在上演。曾经这里也存在湖面萎缩、水系连通性下降、局部水质污染等突出生态问题,如今这一生态修复项目已入选“中国山水工程”首批典型案例。

邵伯湖西湿地的生动蝶变正是江苏大力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建设的生动缩影。2024年,江苏聚焦突出生态问题,系统部署湿地保护修复、水生态治理、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智慧监管共5类25个子项目。

生态修复带来的更多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在建设生态监测点、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基础上,已累计记录到陆生生物166种,含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9种。“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完成后,预计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可增加2万余吨。”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副处长张泳江说。

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局长花盛分享了最新消息:江苏实现了乡村地区规划管理的全覆盖,已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规划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谋篇布局”?江苏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出台11条措施,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着力构建协调发展、集约紧凑的城镇村体系布局。布局资源要素也要预留发展空间,江苏创新建立“增量规模+流量指标”的使用制度,采取规划“留白”、用地兼容、混合利用等刚弹结合措施,提高规划布局弹性,同时建立预留机动指标制度,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目前全省可实现乡村合理发展空间需求“应保尽保”。各地自2025年起将常态化开展乡村规划实施体检评估,逐步建立起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周期管理制度。

挖掘时空数据价值,智慧赋能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数字化变革风起云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正成为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2024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深度挖掘时空数据价值,加快推进事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数据更新的有效路径,形成了一批新型基础测绘成果。

徐州作为国家级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太仓和沛县2个省级试点圆满收官,实施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一张网”示范试点项目,攻克辐射沙脊群海域水下地形测量难题,填补了江苏近海数据的历史空白,构建覆盖全省10.72万平方千米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场景......丰富数据资源为数字江苏建设打造了统一时空数据基底。

应用是测绘地理信息的生命线。省自然资源厅测绘处处长张进民在会上以常州为例,分享在打造实景三维江苏品牌上的创新案例。“常州是全省首个正式完成的全市域实景三维城市,一码串联,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语义数据,搭建百余个示范应用场景,全面推动城市治理数智化转型。”

大到“一张网”,小到”一张图“,数智化赋能全面提供时空数据要素保障。4小时内快速出图,110张单页图《江苏省市县政区地图》实现地图成果全域全时共享,全省70%设区市发布标准地图,2024版“天地图·江苏”上线启用......2024年,省自然资源厅以优质地图供给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维护地图市场秩序,推进江苏地图管理工作走上新台阶。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全国数量最多的省份,江苏推动南京、无锡、苏州三市稳步推进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试点。”省自然资源厅地信处处长邵建补充介绍,“我们还组织召开全省自然资源领域北斗规模应用工作专题会议,扎实推进导航定位基准站北斗化改造,确保2025年全面完成。”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徐春晖 王心婷 实习记者 崔雯茹

标签:
责编:徐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