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8大关键词,解码江苏经济密码
2024-12-31 14:4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燕钰,柏丽娟,孙秦旺,黄泽文,强慧娟,苑青青,徐春晖,万晨,曹羽  
1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经济运行一直保持稳健,发展韧性持续提升,产业、科技、人才、营商环境、枢纽节点等方面优势不断积累。

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以旧换新……新江苏传媒记者用8个关键词带你回顾2024,解码江苏经济密码。

——“未来产业”

紫金山实验室实现6G光子太赫兹通信实时传输速率从400Gbps提升到1Tbps,“问天1”类脑超级计算机成功实现约5亿神经元仿真,全球首个拥有孤儿药资格的iPS(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衍生细胞药帮助渐冻症患者走上“解冻”之路……抢抓未来产业风口,“10+X”未来产业体系在江苏应运而生、拔节生长。《2024江苏省未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省未来产业核心企业近1700家,核心企业营收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从综合实力来看,全省未来产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过去一年,江苏全力护航未来产业“赢未来”。从《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出台到江苏500亿元战新母基金“巨舰”正式起航,未来产业发展蓝图已全面绘就。

——“新质生产力”

智能生产车间、元宇宙大楼、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区……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奋进崛起,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在江苏大地点燃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进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设。

在常州理想汽车的产线上,每40秒钟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每4小时,可以在以常州整车基地为半径的长三角区域,实现邻里链上配套;在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技术革新让纺织业“老树开新花”,1克棉花可以生产数百米的纯棉纱线;在苏州昆山,戴上一副眼镜就可以查看数据信息、任务清单,AR眼镜带来更多可能……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九年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江苏将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低空经济”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今年以来,江苏多地在低空经济领域抢滩布局,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常州、南通等地更是相继出台政策,举全市之力聚焦发展低空经济。

今年2月,苏州率先从政策层面锚定低空经济,提出3年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计划,明确到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500家,产业规模达600亿元;4月,无锡发布方案,明确用3年时间让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5月,南京出台相关措施,把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作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此外,扬州、镇江、南通、徐州等多个城市也从政府会议、产业活动等多个维度表达对低空经济的聚焦。

广阔蓝天,前景无限。可以预期,随着低空经济领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条件不断提升,低空经济将乘势而飞,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引擎。

——“以旧换新”

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作为今年国家力度最大的消费新政,“以旧换新”为内需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江苏“以旧换新”覆盖品类齐全,“以旧换新”的春风吹遍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年,江苏“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12月6日,“苏新消费·暖冬购物季”主题促消费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聚焦家电、家装、汽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等重点,将累计开展以旧换新活动700余场,持续至2025年2月。1-10月,江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高于周边。

这一年,江苏“以旧换新”不断下沉市场。截至12月11日,全省绿色节能家电以旧换新及3C数码产品专项补贴活动累计销售金额176.71亿元,发放政府补贴金额31.02亿元。其中,县域门店销售金额近50.05亿元,发放政府补贴金额近9.05亿元,进一步激活了下沉市场消费。盐城作为省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第一大市,截至12月11日,全市换购数量1.6万台,资金使用进度全省第一。

真金白银直达快享,推动政策红利精准释放。“以旧换新”,“换”出精彩,更“焕”出消费的澎湃活力。

——“数字贸易”

当前,“数字贸易”已成为世界经贸“新航线”,是“数字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江苏作为数字经济和对外贸易大省,具备发展数字贸易的产业基础与市场空间,搭乘“数贸”东风,全省经济不断焕发活力。

这一年,江苏数字贸易规模提速扩量。9月,江苏29家企业参展第三届数贸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数字运营、数字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2024年上半年,全省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170.2亿美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

这一年,江苏数字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依托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基础,推动数字技术贸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全省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纺织、新材料、半导体、高端装备等集群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第一。

数字贸易,商通全球。江苏乘“数”而上,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藏粮于技”

762亿斤!这是2024年江苏交上的粮食答卷。今年以来,全省粮食生产遭遇多轮灾害性天气,恰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再一次让经济大省牢牢端稳饭碗,并为全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这一年,粮田变良田的实践加速推进。江苏进一步提高改造提升项目补助标准,省以上财政投资89.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98万亩。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一片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丰收的“耕基”,吸引越来越多“新农人”愿种地、想种地。

这一年,优质良种结出累累硕果。全省7个稻麦品种入选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省农科院选育的“南粳46”和“南粳5718”在2024日本捧回“特别优秀奖”。与此同时,成立一年多的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聚焦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等启动一批科研项目,推动粮食“芯片”加速迭代。

这一年,智能科技“爆改”江苏农业。农业大市仪征积极推广粮食生产智能装备,建成3家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和3家市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沃野田畴,粮食压茬。“藏粮于技”绘“丰景”,鱼米之乡今胜昔日。

——“零碳风尚”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一年。江苏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定下五大主要任务。其中明确要求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增强绿色低碳竞争力。

这一年,“零碳”从概念新词落地实际,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多张“0001号”证书花落江苏:盐城射阳海通镇获评全国首个“零碳乡镇”,南京浦口九华村获评全国首个“零碳乡村”。走进广袤乡村,太阳能路灯挺立村前屋后,屋顶上的光伏板熠熠生辉,生态产业点绿生金。盐城港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成为全国首个“零碳堆场”,打造全国首条从内河运输到码头装卸“全绿”零碳全链物流。

这一年,江苏多地陆续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零碳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锡朗新零碳产业园启用,占地超百亩;苏州高新区和枫产业园零碳化改造及“光储充检放”五位一体项目正式建成;常州加快推动近零碳园区建设,多区开启试点“打样”。

从园区到小区,从产业到生活,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愈发彰显,绿风拂过江苏大地,“零碳”正成为生产生活的新潮流新时尚。

——“耐心资本

强化金融创新、壮大“耐心资本”,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这一年,定位”耐心资本”,总规模500亿元,存续期最长15年,下设3类产业专项基金——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正式启动。随着7个设区市首批14支、总规模506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集中签约,省级母基金进入“实操阶段”。目前10只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已全部组建落地,4只未来产业天使基金正在加紧遴选管理机构。

这一年,聚焦“耐心资本”,江苏各地用好产业专项基金,长期坚定持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项目,“时间的玫瑰”逐渐绽放。从3页PPT创业到成长为千亿车企,理想汽车在常州武进的发展故事,是耐心资本与产业品牌“双向奔赴”的鲜活缩影,吸引更多资本对城市的青睐——总规模50亿元的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正式落地。

江苏以耐心资本“航母编队”助力未来产业“乘风破浪”,在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同时,更给予其创新发展的信心,以“长期主义”方式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标签:
责编: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