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徐春晖)江苏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是拥有江河湖海水元素“大满贯”的省份,全省水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7%,居全国之首。12月30日下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断面数量翻番、全国最多的情况下,江苏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三年达到优级水平。
“十四五”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铁腕治污,系统修复,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省印发实施《江苏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长江大保护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江北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治理为核心,构建全省“江河湖海”生态环境“一保护三治理”的格局。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7年稳定在Ⅱ类,主要通江支流连续3年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持续强化南水北调沿线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已累计向北方输送清水超80亿方。
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十四五”期间,江苏推进实施流域骨干工程共计1074项,项目总投资1273.74亿元。全省深入开展污染源头防治,从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全面深化防治,完成全省22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和4867家工业企业技术评估。截至今年11月底,纳入省级监管清单的648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644个,城市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江苏持续强化重要水体保护,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长效管护。2024年,全省96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Ⅲ比例为100%。全省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天目湖、吴淞江、秦淮河、小溪港、芒稻河等案例被评为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此外,全省水环境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每日监测预警、断面达标负责、现场督查督办”的工作机制。加强联保共治,与上海、浙江、安徽等相邻省份签订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与山东、安徽、河南省同步出台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推动流域上下游形成协同治理、责任共担、应急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省财政设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淮河流域重点湖泊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加大治水投入。
“2025年,我们将推动全省水环境质量稳中有进,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全面推进美丽江苏、水韵江苏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张玉国介绍,下一步将更加系统推进流域治理,更加深入实施本质治污,更加全面推进三水统筹,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