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强县书记︱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绿色崛起,建设“品质城市”
2024-12-11 16:26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苑青青,孙秦旺,柏丽娟  
1

编者按: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深度探寻县域发展密钥和善治之道,尤具深刻意义与特殊价值。

从“昆山之路”到“张家港精神”,从扩权强县到新型城镇化,从城市群经济带到区域一体化,县域始终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主战场”。近日,新华日报社联合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共同组成调研组,启动“何以示范·强县解码——江苏县域发展调研行融媒体行动”,沉浸式探析江苏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既解过去发展之道,也谋未来发展之策。即日起,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等同步推出系列全媒体报道,敬请关注。

春秋始名,秦时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溧阳是全国至今仍保持原地名的57个县之一。这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邑,如今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溧阳地区生产总值连跨7个百亿级台阶,跃居全国59个GDP千亿县(市)之一。2023年,溧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7.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7%,增幅为全省县市区第四、苏南第一;工业经济总量达4333亿元、两年净增1910亿元。2024年百强县榜单中位居全国第19位,江苏第7位,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何以示范·强县解码——江苏县域发展调研行融媒体行动”采访团走进溧阳,与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面对面,深度探寻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密钥。

记者:2023年,溧阳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并且五夺常州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等次。“蝉联第一等次”的背后,溧阳做对了什么?

叶明华:作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的开放窗口,溧阳始终有着不甘人后、比学赶超的精神传承。“十三五”以来,可以用“赶超”概括溧阳的发展轨迹。

为了“赶超”全省兄弟县市,我们锚定体现综合实力的GDP和财政收入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先后设立“沪、深、宁、杭、苏”五大招商基地,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逐渐形成了“2+2+X”产业集群架构,即动力电池和高端不锈钢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制造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智慧等多个百亿级特色产业,构筑支撑溧阳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柱。

实现“赶超”之后,“保持”是发展的重点,即让溧阳保持在“苏南第一方阵”的行列里。为此,我们确定了“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的建设目标,从提升经济发展品质、开放创新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城乡融合品质、共同富裕品质、社会治理品质等六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市。

记者:刚才您提到的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这让溧阳有了“全国动力电池第一县”的称号,这项“第一”是怎样做到的?

叶明华: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是溧阳建设品质城市的关键举措、发展底气和最靓名片。从0到千亿,我们进行了细致、系统的谋划。

首先,是快人一步下好“先手棋”。早在2016年,溧阳就坚持以项目为王、链式发展的方式构筑动力电池产业格局,先后联手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等龙头企业,陆续集聚百余家上下游企业,逐步建成涵盖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充电桩等环节的动力电池完整产业链。

其次,是坚定不移营造创新生态。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近几年,拿出真金白银抓创新、引人才,先后发布了三轮“天目湖英才榜”,吸引了众多院士专家、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院、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14家前沿载体为代表的创新联合体。

最后,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重大项目零审批”、“信用承诺”、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创新实践,全力以赴解决企业痛点、疏通项目堵点、增创发展高点。比如,曾经的百亿项目江苏时代四期从签约到首批产品下线仅用时363天。

总之,是一以贯之的不懈努力,让溧阳一步步建成了“全国动力电池第一县”,目前溧阳动力电池产业的完整度达97%。

记者:溧阳是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那么是如何做到“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

叶明华:高效统筹发展与环保,是溧阳奋进全国百强的不变抓手。通过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溧阳市的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连续6年保持100%,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创下新世纪最好水平,接连斩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7项“国字头”荣誉。面向未来,我们将驰而不息地提升“绿水青山”保护成效,做大“金山银山”整体规模,拓展“两山”价值转换通道。

在绿色工业方面,以优质山水为城市名片,不断吸引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努力在国家级重大科研载体和未来产业方面结出更多硕果,同步推进光伏绿电、近零碳智慧园区等减污降碳创新实践,支撑工业转型行稳致远。

在现代农业方面,立足山水禀赋,建强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核心,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重点产业链等多重业态共同发展的“1+4”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带动年内全市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100万元。

在生态文旅方面,迭代升级文商旅融合地标,每年引进、开工和投运优质文旅项目各10个以上,集成要素确保天目湖动物王国文旅综合体在年内展现轮廓,加快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拓展“三山两湖宋团城”全域旅游新格局。

记者:都说溧阳是长三角的几何中心,苏浙皖三省交界,全市是如何凸显苏西南交通枢纽地位优势,开放通达,更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叶明华: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交通体系建设作为溧阳提升开放创新品质的先导工程。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主动围绕“融入上海、接轨南京”,持续完善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放大溧阳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支点作用,加快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公路方面,不断完善高速路网,推动宁杭高速、扬溧高速、常溧高速、溧高高速和溧宁高速在此交汇,全市设有13个高速互通,各镇区15分钟可上高速,下一步将加快建设341省道上黄段和宁杭高速水西互通,形成引领内部建设、联动周边发展更大效应。

在铁路方面,宁杭高铁贯穿全境,设有溧阳、瓦屋山2个站点,最快26分钟到达南京,46分钟到达杭州,下一步将加速对接“轨道上的长三角”,在深化连镇铁路南延、苏锡常城际铁路等项目研究的同时,对照沪苏湖铁路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强对接协调,确保同步开行溧阳直达上海高铁班次,并争取多开班次,更好积极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发展。

在水路方面,丹金溧漕河、芜申运河两条三级航道穿境而过,溧阳港建成开港运营,开通至太仓港、洋山港的集装箱货运航线,下一步将持续提升溧阳港口岸功能,加快二期港区建设,完成保税仓库建设、验收,更好保障本地产业“扬帆出海”。

在空运方面,拥有长荡湖通用机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等载体优势,近期相继出台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若干扶持政策,下一步将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面加快高标准无人机共享加工中心、通用航空数字检测与适航认证中心建设,提升民用航空141部航校合作共建水平,组建低空经济研究实体,奋力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县域高地。

记者:放眼未来,溧阳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叶明华:这是溧阳加快迈向“苏南第一方阵”的重要战略机遇,也是在新征程上必须回答且必须答好的新课题。我们将紧密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主题,全面锻强新质生产力。

“立破并举”抓产业。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滴灌,以“智改数转网联”加快绿色精品钢、农牧饲料机械等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以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巩固全国动力电池第一县地位;以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扶持政策率先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合成生物、电动交通、车联网一体破题,持续厚植“2+2+X”产业集群内涵。

“量质齐升”抓创新。打造低空经济研究院、通用航空数字检测与适航认证中心、长三角医用应用物理研究平台等全新载体,奋力创建国家级清洁能源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打好“高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组合拳,聚焦关键领域每年聚才引才10000人以上,高层次人才1000人以上。深化产教融合,全力办好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溧阳校区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溧阳分院,确保特色专业与主导产业深度对接,加快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内外兼修”抓机制。锻强项目引擎,锚定“14268”项目招引等年度任务,以省市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引领有效投资量、实物工作量不断提升。提升市场活力,统筹“五个环境”建设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强要素支撑,在去年4000亩的基础上,今年再盘活低效闲置用地4000亩以上,为优质项目落地留足空间;以更大力度统筹发展与安全、发展与环保、发展与民生,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最优氛围。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总执行 焦建磊 林康 杭春燕

成员 杭华 李鹏飞 戴军农 蒋志初 苑青青 孙秦旺 柏丽娟 费念渠 吴家俊

标签:
责编: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