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田野出发!南京农业大学“大地学堂·耕读课堂”开课
2024-11-14 18:56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苑青青  
1

11月中旬,江苏秋收秋种步入尾声。南京溧水白马镇浮山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农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全体农经本科生。他们走进田间认领地块、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开启为期一年的耕读课堂。在自己的“二分地”上,每位同学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新一轮冬小麦的播种,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认领“责任田”,培育劳动精神

丰收在望组、拥抱大地组、小麦先锋队……同学们自由结对形成30个耕作小组。耕读实践以认领“责任田”的形式包产到组,团队分工协作负责“二分地”的种植安排、农具管理、农业生产决策和农场经营管理等工作,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劳作一天后,王鹤达同学表示收获满满:“作为农经学子,通过这样的活动,自己与农业、与大地更加亲近了!”

“耕读课堂是开在田间地头的思政课,为的是优化学院本科生劳动实践活动设计,推进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的能力,汇聚青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力量。”南农大经管学院副书记张树峰说。

白马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白马镇党委书记崔长龙表示,此次“大地学堂·耕读课堂”启动是校地双方协同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与南农合作,开展耕读共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科研和人才优势,将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农业+农技+农经”,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不同的品种选择、耕作技术及施肥投入会带来怎样的营收差异?如何通过目标产量、出苗率等计算各自地块的播种量?”田垄之上,南农经管院院长徐志刚教授一边忙活一边“授课”。他说,耕读课堂在开展劳动实践的同时融入农业经营管理对照试验设计,通过对比不同组别间生产方式、品种选择、生产要素投入等对粮食生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的是让课堂所学知识用起来、活起来。

从事农业经济研究20余年,徐志刚认为,想做好农业经济研究就要懂得农业种植知识、懂得农作物生长规律。从本次冬小麦种植起,南农大经管学院将依托浮山村耕读教育基地,以每年小麦播种起,到次年水稻收获止,组织学生开展小麦、水稻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5次田间实践,带领同学们依照农时全过程参与“小麦、水稻的一生”,深入走进农业、学习种植知识。

“四位一体”,创新思政育人路径

“大地学堂·耕读课堂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南农经管院党委书记孙雪峰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对于全面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大地学堂”是南京农业大学思政课建设的一张亮眼“名片”。经管学院2023年起启动南京农业大学·大地学堂建设,目前已形成“大地学堂·兴农驿站”“大地学堂·耕读课堂”“大地学堂·定点帮扶行动”“大地学堂·乡村全面振兴方案”等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孙雪峰表示,该模式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强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强化“课堂教学+乡村实践”,培育南农经管学子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担当。

新华报业·新江苏  通讯员 李芬 杨瑞萌 记者 苑青青

标签:
责编: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