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通讯员邵志军 范苏 记者万晨)10月29日,“2024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国际学术专场活动”在南京开幕。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通大学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共同承办。会议以“生物医药创新与全球健康”为核心议题,汇聚近200位来自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代表以及师生,共同探讨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趋势,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开辟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开幕式上,南通大学副校长施佺介绍了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产学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变化以及健康意识提高的今天,行业正面临新药开发、流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医疗技术与设备创新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汇聚全球专家智慧,跨越国界共同应对,希望能通过本次国际学术专场活动,加强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的融合创新发展,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承办高校之一,南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致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卓越能力的顶尖人才,积极构建高标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南通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环境,发挥院士引领作用,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工程学、材料学、化学和电子信息学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了从理论研究、新技术的建立及临床转化到产业化推进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在人才培养策略上,南通大学通过联合培养计划和国际交流项目等,与国内外众多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化学习平台。目前学校与莱斯特大学搭建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博士平台,成立南通—莱斯特姊妹肾脏病中心,与韩国峨山医院共建中韩合作肘关节临床科研基地等。
在此次国际学术专场活动中,南通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全球同行深入探讨了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探索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在专题报告环节,南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陈钟分享了南通大学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在博士生联合培养模式的相关经验,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培养打开新思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振宇教授分享了南通大学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在项目路演环节,南通大学医学院董传明教授分享了《工程化外泌体生产平台建设及其产业化》项目的学术观点和创新成果。该平台通过化学修饰、物理藕联以及生物融合表达对外泌体进行工程化改造,丰富其载荷,提高生物活性分子的体内稳定性和细胞靶向效率,展示了工程化外泌体在再生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