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24年网络文化节︱向新求质、逐绿而行,“青城”正“青春”
2024-08-19 18:20  来源:    
1

8月中旬,夏日的余热和初秋的凉爽在呼和浩特“不期而遇”。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因此,呼和浩特又称“青城”。13日至15日,在呼和浩特2024网络文化节期间,新江苏传媒记者随采风团一同走进工厂车间、漫步楼宇街巷、欣赏草原风光,看到了一座充满活力的“青城”。

向新求质,“创新之城”悄然崛起

贴管机、吸管理平机、自动码垛机、自动导航装载车……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牛奶生产车间几乎全是“机器人工人”。在这里,均质机、超高温瞬时杀菌机、E3超高速灌装机生产线、AGV无人运输车、库卡机械手、听装生产线等有条不紊地运转。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也是目前全球产能领先、自动化水平高、绿色环保领先的智能制造标杆项目,日处理鲜奶能力达6500吨,可保障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日饮奶需求。”伊利健康谷商务专员尤如芳介绍,这座智能工厂里,从原奶到入库,十余道工序,可实现全程无人化作业。

车间的智能化只是其液奶生产链中的一环。在偌大的透明展示厅里,记者看到,在饲养环节,智能饲喂系统集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于一体,更精准地把“营养套餐”投喂给奶牛;在挤奶环节,全智能挤奶机器人可完成自动挤奶,还能协助监测奶牛发情情况,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

数字技术不断提高液奶生产力,也逐渐为呼和浩特这座“中国奶都”注入数据力量。50多公里外,一座“数据之城”悄然蓄力。

今年6月,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其定位为“数据产品的聚集平台、数据交易生态圈的构建者、数据要素市场的综合服务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试验田”。

“现在已经完成了20万元的数据交易额,预计年底完成数据交易2000万元。”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交易中心的平台可提供数据交易流通登记、自动化数据交易产品撮合、数据流通交易技术、算力资源交易等多项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其数据产业是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首府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是全区数据“蓝图”上镶嵌的一颗明珠,这里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引进算法孵化、人工智能、数据应用、运营运维类项目79个。

算力集聚优势、网络传输优势、电力保障优势在呼和浩特“交汇”融合。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50万台,算力总规模达到2.4万P,其中智能算力达到2.18万P,在全国算力指数20强城市中位居第15位。

逐绿而行,“生态之城”生机盎然

红柳、旱金莲、紫茉莉、锦葵……位于蒙草集团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俨然一个“林草王国”:各类草种存放于上万个透明玻璃罐中,多种草本植物被永久“定格”在标本框里。

“这里有2200多种草种,6万多份种质资源和15万份标本。”蒙草集团讲解员侯岚介绍,作为一家开展草种生产及生态修复的草科技公司,蒙草集团积极探索“以种适地”的生态修复方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乃至全国搜集土壤样本和草种,研究适合不同土壤种植的草种。

在种质资源库里,记者看到,每个省、市、旗、县的土壤都依据纬度、类型等被整齐排列于置物架上,每个装土壤的小罐子都贴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写着土壤样本的采集地区、时间、地点和类型。侯岚说,这里共有150多万份土壤,它们是蒙草选育适合生态修复使用的草种的重要依据。

围绕草原、荒漠、矿山、废弃地治理、沿黄流域生态保护、海绵城市及绿地建植,蒙草集团的专业修复团队通过给出因地制宜的生态解决方案,累计修复国土面积3000万亩。

位于呼和浩特东北部的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就是蒙草集团生态修复的一个成功样板。8月14日下午,记者在这里不仅看到了绿意盎然的草原,还被一片又一片的小花海所吸引。当黄昏的太阳缓缓滑落大青山,青草、青山和天空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草原落日图景。一位前来游玩的外地游客欣喜地说:“没想到离呼和浩特这么近的地方还有这么大一片草原,真的太棒了。”

然而十多年前,这还是另一番模样。2012年,这片3万余亩的荒地被规划为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年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各类小草迎风生长,各色野花嫣然盛放,经常有鸟类在此驻足。曾经的荒地,现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后花园”。

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建成是呼和浩特逐绿前行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呼和浩特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在做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不断擦亮“生态之城”的靓丽名片。

目前,呼和浩特森林面积已超4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78%,草地面积达83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41%,湿地面积达57万亩。

拥抱人才,“青年之城”活力澎湃

沙发、书桌排列整齐,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跑步机、台球桌整洁干净。“拎包入住”的陈列正是呼和浩特市青城青寓里的单室套,一间20多平方米的单间,大学生租住月租不到一千元。

据了解,青城青寓是呼和浩特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外地来此工作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青城住房租赁平台进行线上申请,并享受30%及以上的租金优惠。

今年刚毕业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陈耀龙就是今年的新租客,通过享受优惠,他仅用800多元就租下了市场价值1000多元的小单间。“我老家是包头的,毕业后在呼市找了份体育老师的工作,青城青寓租金实惠,我的房间东西很齐全,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

帮青年人才解决租房难题,以优质服务留住年轻人。在呼和浩特市“四区”,青城青寓共有房源4169套,占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总量的40%。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十分渴望青年人才的奔赴,今年,呼市又提出实施“五万大学生留呼专项行动”,目标是再吸引5万名大学生择业青城。

除了租房,各项配套政策也在向青年人才倾斜。在呼和浩特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十分便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创业青年来此办理营业执照,时间最短不到1个工作日。

这种高效被称为“蒙速办”速度。“蒙速办”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其辐射范围内,首府呼和浩特率先实现全域“一枚印章管审批”。“2020年,呼和浩特市将21个部门14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划转到行政审批部门,将原来的21个部门、30枚印章改变为一个部门、一枚印章,统一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从此,企业群众办事只需进一扇门、找一个窗口、能办一揽子事,无需多头跑、反复跑。”讲解员介绍。

现在的呼和浩特政务服务中心,各种服务事项不仅集中,其办理方式也愈加智能化。大厅里的身份证自助办理机、智能水表自助终端、“24小时自助车管所”等设备让市民办事不用排队、办证“立等可取”。

高效、便民的服务是呼市良好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前不久,《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在京发布,呼和浩特市入选2023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在市场机制改革维度表现优异。

百舸争流,改革者进。从“中国乳都”到“云谷”,从“青城”到“青年发展型城市”,呼和浩特把改革的基因注入到了一杯奶、一棵草、一间房和一张证上,向新谋发展、向绿谋转型,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这座首府城市正下大力气拥抱人才,让青年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苑青青

标签:
责编: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