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展全域沉浸式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2025-02-11 09:31  来源:南京生态环境    
1

开展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实验操作时,被18F药液污染应该如何处理?被Ⅱ类射线装置误照后,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受照射剂量?

一场场沉浸式全域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正在江苏省南京市有序开展。

南京市是核技术利用大市,为推动辐射事故应急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近期组织开展涉及多地区、多场景的辐射事故安全演练,演习覆盖企业、高校、医院等,演习类型包括综合性实战演练、桌面推演、单项实战演练等。

市、区首次联动强化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规范管理

“院长,刚刚影像中心发生了18F药液洒漏事故,影像中心部分场所受到了污染,医护人员小王身上也检测到了污染物。”

“对影像中心的出口和入口进行管制,设置警戒线,禁止任何人进入。”

这是一场以配制放射性药品发生失误,药物意外泼洒为背景的沉浸式应急演练。“与以往的辐射应急演练不同,本次演练是我们第一次开展以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泄漏为背景的演练。”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处曹婷婷介绍。

近年来,核药产业已成为核技术应用发展的重点,南京市积极响应核技术发展浪潮,高度重视、着力强化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规范化管理。

“本次演练也是市、区开展的首次联动辐射事故应急演习。这标志着辐射应急演练实现了从单一层级应对到多级联动的跨越,完善了全市辐射应急预案类型。”曹婷婷说,目前,南京市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15个,其中,玄武区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占全市的近1/3。

此次演练是以往从未遇到过的辐射事故类型,在玄武生态环境局局长郭健的指挥下,现场演练人员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每一个环节的任务。

“在演练前期准备阶段,我们观看学习了由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拍摄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辐射安全与管理示教片,专业的指导给予了我们充分的信心。”现场一名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

演练结束后,南京市生态环境局随即进行全面复盘。“此次演练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曹婷婷介绍,下一步,南京将以本次演练为契机,紧密贴合核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辐射事故类型应急演练,有效促进全市辐射应急能力建设。

开展辐射照射模拟实验剂量评估结果现场出

“江北新区辖区范围内源企业共12家,涉Ⅱ类射线装置企业共有34家。”江北新区生态环境和水务局周俊介绍,为提高防范、处置不同类型突发辐射事故的技能,江北新区以“Ⅱ类射线装置对人员误照”为预设背景,开展2024年度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虽然企业探伤工作一般在专用的探伤室内进行,人员被误照的可能性较小,但维修相关环节极易引发辐射安全事故。”在演练现场,主持人对本次演练环节进行了介绍。

在演练事故发生后,江北新区与企业内部开展响应,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处置……江北新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和影视演播技术,全过程演练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真正做到快速反应、密切配合、规范处置。

演练结束后,周俊总结道:“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练首次采用辐射照射模拟实验,对事故被照射人员所受照射剂量进行了评估。科技手段的介入,不仅准确地评测出事故当事人所受伤害的程度,为应急响应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为我们在辐射事故应急管理领域探索更多高科技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企业作为辐射应急响应的第一道防线,关键时刻要能拉得出、打得响。2024年以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开展化工企业辐射事故应急指导和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培训,对全市14家化工企业开展辐射事故应急工作专项培训和辐射事故应急能力专项评估,夯实全市应急处突能力。

启用“智慧云平台”实时监控815枚在用放射源

一圈圈黄色警戒线,将江宁区中医院各大门、楼道紧紧封住,江生态环境局应急监测组工作人员用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对放射科及相关区域进行辐照剂量监测,江宁区公安分局对来往人员进行排查询问,江宁区卫健委同时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和心理疏导……

“放射源已及时找回,辐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场处置人员在一个医疗垃圾桶内找到锶-90敷贴器。在这名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传来结果后,本次辐射应急演练也接近尾声。

“我们以锶—90敷贴器放射源意外丢失为背景,组织开展辐射安全应急演练。江宁核技术利用单位是全市最多的,为了加强风险防范,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不同类型的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江宁生态环境局局长周兵介绍。

现场的熟练操作是各部门多次演练的结果。“‘无患’的底气来自于多年‘有’的作战。”曹婷婷介绍道,近年来,南京市为有效防范化解辐射风险隐患,建立了辐射应急专家库,并结合历年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实践经验,对《南京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同时,按照6个类别、8种类型辐射事故编制《南京市辐射事故应急实施程序》。

为进一步立足辐射安全,南京市在面对存在放射源数量多、监管对象面广、“人防”力量相对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在信息化和制度化监管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目前已经正式投用‘智慧云平台’放射源监管模块。”曹婷婷介绍,此平台目前已完成全市815枚在用放射源的实时在线监控,一旦出现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启动预警响应。“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机制,标志着南京市辐射安全管理正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南京市已连续4年联合公安、卫健等核安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开展“实时、实装、实地”演习。下一步,南京市将持续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积极探索创新演习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演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应对处置辐射事故的能力与水平。

标签:
责编:黄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