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三个“大气十条”出台,定下2025年蓝天保卫战目标
2024-09-28 11:4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美丽江苏建设的应有之义。

2024年7月,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江苏继2014年《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为全省空气质量改善指明方向。9月24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新闻发布会,全方位解读《实施方案》。

步入治理新阶段,定下短期任务书

天气晴朗时,站在启东高楼上能远眺60公里以外的“浦东三件套”,在安徽滁州能拍到南京紫峰大厦......近两年,以“水晶天”为背景跨省“打卡”的惊喜越来越多,“晒蓝天”成为朋友圈的新时尚。

在发布会现场,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单阳分享了一组“蓝天日记”对比图。“我们在固定时间、固定方位拍摄照片,能明显发现‘黄泥天’消失了,‘灰霾天’明显变少,‘水晶蓝’越来越多。”单阳介绍,2013年平均能见度为11公里,2023年增加到17公里,增幅达54.5%。

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后,江苏建立起覆盖全省、科学完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十年多来,江苏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大气污染治理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当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到了进则胜、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环境质量改善到了推动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跨越的新阶段。”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王军敏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实施方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立足江苏实际,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从结构调整特别是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挖掘更大的减排潜力。

《实施方案》对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明确空气质量改善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PM2.5浓度总体达标,即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各设区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

加快绿色转型,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

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的人口,产出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如何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统一,成为下一阶段江苏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赫尔辛基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丁爱军在发布会上解读:“综合来看全省‘重化型’产业结构、‘煤炭型’能源结构、‘公路货运型’运输结构等尚未根本改变,结构偏重与调轻调绿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这也导致江苏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于环境容量仍是当前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矛盾。”

因此,《实施方案》强化控煤炭、降能耗、增绿电“三大任务”,加快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聚焦货物运输结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油品“四大领域”,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抓好VOCs治理、园区高值压降、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提标改造、面源污染治理“五项重点”。

具体而言,结合江苏实际,《实施方案》提出“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力争达20%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5%左右”“力争提前一年在2024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等针对性目标要求,引领江苏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此外,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完成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40万辆以上”“力争淘汰60%的第一阶段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等2024年阶段性目标任务,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平衡好“一增一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

江苏是经济大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要平衡好“一增一减”,即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和污染物总量持续的稳定下降。

“江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就是在不影响工业企业生产情况之下,让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变低,从而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王军敏指出。截至目前,全省钢铁企业1亿余吨产能全部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品牌、品质、品种“三品”均走在全国前列,钢铁企业“增绿更增金”,取得治污与发展“双赢”。

《实施方案》中要求“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与提标改造”,提出有序推进铸造、垃圾焚烧发电、玻璃、有色、石灰、矿棉等行业深度治理。持续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力争2024年底前完成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任务。到2025年底,全省水泥和焦化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点行业绩效等级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绩效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

王军敏表示,下一步将牢牢抓住治气攻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精准治理、本质降污,巩固好超低排放成效,进一步提升我省重点行业治理水平,以更多确定性的减排量来冲抵气象等不确定性影响。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徐春晖

标签:
责编:徐春晖